2017年有一部很好看的纪录片叫做《纸牌人生》(Dealt)。在美国SXSW电影节上这部片子获了奖。《纸牌人生》讲述了魔术大师理查德·特纳(Richard Turner)的人生故事。
这部片子我看了3遍,其中有一个片段我反复看了十几遍。在影片的第33分钟开始,出现一个场景:六十多岁的特纳在家里默默的练习纸牌。这个片段正是讲述特纳是如何练习的。
特纳每天练习纸牌16小时。16小时是什么概念呢?一个普通魔术师每天练习6个小时已经算很多了。所以当一位年轻的魔术师听说特纳每天练习16小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太荒唐了,谁相信呢?”
这位年轻魔术师结识特纳之后发现,特纳确实每天练习16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这就是魔术师和世界一流魔术师的差别。
特纳每天练习16小时之所以难以置信是因为,人们几乎无法想象他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练习的。
特纳的妻子说:
瑞克总是在洗牌。
让那种窸窸窣窣的声音响个不停。
他在教堂练习,在车里练习,在杂货店里练习。
在我们躺在床上的时候练习,在思考的时候练习。
锻炼的时候也在练习。
我从没见过哪个时候他是不拿着牌的。
也许除了在游泳池?不,不。
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们去了按摩浴缸,他拿着他的纸牌。
更夸张的是特纳妻子的朋友说的话:
“她(特纳的妻子)非常沮丧,然后对我说,
你知道吗?有个晚上
we were making love and I heard this tshh.
他那时还在练习单手洗牌!”
空手道专家约翰·道格拉斯说:
我们那时一起呆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房间里。
我记得他躺下来睡觉的时候,
还是每只手拿着一沓纸牌,
他在听电视的时候练习纸牌。
然后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时他的手指才停下来。
第二天早晨,这就是发生的事情:
在他的眼睛睁开之前,手就在动了(他在洗牌)。
特纳十几岁的时候视力下降,后来完全失明。十几岁的特纳在特殊学校上学的时候,老师给了他一盘磁带,录制了《纸牌大师》这本小书的录音。因为视力问题感到自卑,并对生活陷入绝望,特纳每天晚上听着那本书的录音,并从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从此,他开启了纸牌练习生涯,用手感受纸牌、感受世界。他希望手中的纸牌能给他的人生带来希望。
特纳30多岁的时候,遇到了贵人——当时纸牌大师戴弗农(Dai Vernon)。戴弗农指出特纳的发牌手法“不自然”,然后自己做了示范,并且让特纳触摸自己的手,感受那种自然。
特纳回家之后仔细分析戴弗农的话,然后反反复复练习那种自然的如同孩童一般的发牌手法。此刻,关键镜头出现了。
画面里,三十多岁的特纳在镜前,双手各拿一副牌,练习发牌。他说,
“我每天练习一万次,两万次,做着重复的动作,犹如一台机器”。
“10000 times, 20000 times in a day, doing that same move , like a machine.”
终于有一天,他再去见戴弗农,跟戴弗农展示他的发牌手法,戴弗农说“就是这样”(That’s it)。
镜头转向了特纳练习的背景——堆积如山的纸牌,那些练废的纸牌装满了好几个大纸箱,堆满了整个房间。
这些镜头我看了十几遍,以至于镜头里特纳的原话(包括中文翻译和英文原文),我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特纳的话让我意识到一件事:相信“重复”的力量还不够,要把“重复”变成信仰。
这里的要点在于,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练习同样一个微小的技能,而不是同时练习许多个。影片当然展示了特纳在各个场景里那些神乎其神的各种精彩表演,但是,贯穿影片始终的镜头,却是特纳在所有场合手里摆弄着一副纸牌,他永远都在练习一样东西——洗牌。
魔术师是一种非常非常难的职业,因为,魔术师是创造奇迹的人。他们造出来的奇迹要足以让常人目瞪口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此为生。
而特纳是魔术师中的魔术大师。他获得了魔术界的诺贝尔奖(魔术艺术学院年度魔术师大奖,AMA,The Academy of Magical Arts)),他被请上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讲台,给世界上最聪明的年轻人们讲课。
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部教授艾伦·奥本海默(Alan Opphenheim)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有必要知道理查德·特纳的故事。你可能一生下来手里的牌就不好,但牌在你的手里。
人生不是靠牌技,而是靠努力。
其实,人生不仅要靠牌技,而且要靠努力。不仅要靠努力,还要知道怎样努力。
魔术师们没有人不相信重复的力量,因为魔术的奇迹都是在一遍一遍重复练习中创造出来的。而魔术师和魔术大师的差别在于,前者相信“重复”的力量,后者把“重复”变成了信仰。
归根结底,人生靠的是信仰。
例如,信仰“重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