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黄庭坚在《跛奚移文》中写到:“截长续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俦。”这里的“持勤补拙”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勤能补拙”,意思是“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勤能补拙的事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汉朝儒学大师孙敬头悬梁,战国时的苏秦锥刺股,晋朝孙康囊萤映雪等等,就连著名大诗人白居易也有勤能补拙的故事。
公元825年,唐敬宗将杭州刺史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苏州市唐东南地区最大的州,地方事物繁杂。白居易上任后谢绝了所有的宴请,一心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当地的情况,整顿吏治,赢得老百姓的好评。他认为,自己生来笨拙,只有靠勤奋才能来弥补。
我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当初梅兰芳拜师学戏的时候,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梅兰芳没有退却,反而激起了他学戏的决心。他开始喂鸽子,养金鱼锻炼自己的眼睛,终于他的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含情脉脉。
还有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千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音乐家。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勤奋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以上种种,好像足以证明“勤”确实“能补拙”。但我却认为光有勤奋还不够,并不是所有的“拙”都能补。
举个简单的例子,财主请先生教儿子识字的笑话,大家也都非常熟悉。财主赶走先生之后,让儿子给一个姓万的朋友写封信,就一个“万”字,让他聪明的儿子画横道道从早画到晚也没画够。能够画那么长时间的道道,我们不能说财主的儿子不勤奋,可是勤奋补了他的“拙”了吗?很显然,没有!
再举个例子,《丑小鸭》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试问,如果“丑小鸭”真的就是一只鸭子,它能变成白天鹅吗?恐怕,任凭它怎样勤奋地练习飞翔,也不可能飞到天空吧?它之所以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颗天鹅蛋,本身就是一只小天鹅。
也许 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前面举的那些例子中的人物怎么都通过勤奋“补拙”了呢?我的回答是,他们在“勤奋”中加入了“正确的思考”,他们本身都是“小天鹅”。
所以,我们做事的时候要动动脑筋,“三思而后行”,不要一味迷信“勤能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