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美]唐纳德·A·诺曼 著,张磊 译,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6月。
读了此书第五章(善于交际的设计),颇多感触。
在我看来,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产出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构建物与人之间一种沟通的过程。设计一旦脱离了人,就已然背离了它存在的本来意义。即便是无实用性的美学设计,也需要人来欣赏。因此,善于交际,应当作为每一个设计的初衷。
其实这是一句废话。每一件产品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产出的,而非给生活、给人增添麻烦的。然而问题来了:设计永远是功能(需求)导向,而不是故障导向。设计永远考虑不全所有的问题。
举个例子。当年我在某单位实习时,曾作为甲方与某乙方沟通制作本单位OA系统。我提出需求,他来给出方案。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从整体到细节,讨论并设计出了一套适用于本单位的OA,并进行了多次调试与Debug,才筹备上线。然而当这个设计投入使用后的一周里,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故障产生了。是设计者不为使用者考虑么?并不是。
虽然我知道没有完美的设计,但我还是想吐槽一下我经历过的两个我认为不很不友善的设计。
example1:某些银行的自助机
银行的自助机一般都是这样的流程:插卡→选择主要操作类型→输入密码→选择具体操作→操作完成后取卡。当密码输入错误时,一些银行会提示错误请重新输入;另一些银行会让你选择具体操作后,再告诉你密码错误。比如密码输入之后,进入选择具体操作界面,我选择了查询余额,然后弹出提示我输入错误。这在我看来已经是不可理解的流程了——密码我都没输对,凭什么让我选择下一步操作?更有甚者,在密码输入之后,选择了存钱,打开放钱口,放入现金,机器点钞后,提示我密码输入错误,又把钱吐出来了(朋友的经历,我自己好像也碰到过一次)。wtf,我做了这么多事,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密码错了?如果点完钱不吐或者吐少了该怎么办?因为我输错了密码,少了的部分并没有进入我的账户啊!虽然我知道银行不会用这样的方式侵吞个人财产,但从使用者角度来讲,心灵也是微微震颤了几下啊,真心不友善。为什么不同的银行的系统还设计不同的流程和逻辑呢?
example2:某视频APP
前阵使用了某视频下载网站推出的视频app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在wifi环境下缓存了一部影片,然后到4G环境下看不了,因为4G环境下无法登录,不登录就没有我的缓存选项。于是我为了没wifi时看的缓存在没wifi时看不了。后来管理员告诉我是因为设计的时候缺少了一个判断。
我认为,设计考虑不全所有问题我能理解,但像银行自助机流程和视频缓存功能这些应该是比较成熟的设计出现问题,就是不太能接受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