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深奥和博大开始让我有点望而怯步了,读了三章,把书放一旁,开始检索信息——关于中阴。
中阴是个佛教用语,意思是间隔。比如从白天到黑夜可以称为时间中阴;我们一个思想落下,一个思想升起可以称为意识中阴;两个楼之间可以叫做空间中阴。
《西藏生死书》在讲生死过程中提到这个词,它其实讲的是一个人的几个关键阶段:
我们可以把人的整个存在分成四个实相: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这就是四种中阴:
·此生的「自然」中阴
·临终的「痛苦」中阴
·法性的「光明」中阴
·受生的「业力」中阴
索甲仁波切告诉我们要去体验中阴阶段的混乱和幻境。我们此生其实就像一个中阴时期,对于它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的焦虑、恐惧,在死亡之后要以成倍的方式呈现。
中阴有一个中心特色是:它们都属于极度不确定的时段。就拿此生为主要例子吧!当四周的世界变得更为混乱时,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支离破碎。由于接触不到和远离我们自己,我们就变得焦虑不安和经常胡思乱想。
但我们会发现即使在现实,我们的内心也是时而清明、时而混乱,永远在两者中摇摆不定,也是在这样的摇摆加之不确定的影响,让一切更加绝望。
中阴教法其实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生时为死亡做好准备,这样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死亡得到真正解脱。因为在死亡来临时比平时更容易充满机会,摆脱了肉身限制,我们心的本性也更容易显现出来,只要认出就可以获得解脱。
所以我们此生修行就是为了能够对心性确实熟悉,否则我们是不可能通过死亡解脱的。索甲仁波切认为中阴之所以是机会就是因为它是心的不同状态和不同实相。
死亡中阴所展开的过程,埋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因此,它们也会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在心的许多层面显现出来。譬如,我们在睡梦中的细微意识,就很类似于死亡有关的三种中阴:
·入睡类似临终中阴,各种元素和思想过程在这个时候溶化,进入地光明的经验中;
·做梦类似受生中阴,在受生中阴阶段你具有敏锐的觉察力,还有活动性很强的「意生身」,会通过各种经验。在梦中境界,我们也有类似的身,称为「梦之身」,会通过各种梦境的经验。
·在临终中阴和受生中阴之间,有一个很特别的明光境界,我称它为「法性中阴」,这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经验,但只有很少数人会注意到它,能够完全经验到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只有修行老练的人才能认出它。这种法性中阴,相对地等于入睡后、做梦前的阶段。
即使做梦,我们都很难清晰地觉察到那是梦境,不要说那个入睡和做梦之间的阶段了。更不要谈死亡了,因为和这相比,死亡中阴是更为深沉的意识状态。
而不管什么,关键都是心的本性。因为我们都是佛,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修行,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心性中,那么也就可以发现中阴的知识,而这些教法和真理讲在我们身上显露出来。
所以在中阴教法中才会说“最上乘的准备,就在此时——这一世开悟。”
看来这本书后面开始渐渐进入死亡后的事情探讨了,这是一个无法现在就去实践验证的事情,也只能作为一个信息先来了解,而后面的内容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所以看来这本书的进度又要变慢了,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一探究竟吧!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