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一则小故事:古时某人集市上卖骏马,三天无人问津便请来伯乐与马钱环而视之。在伯乐去而顾之之后,马的价格涨了十倍。
引人深思的是卖马者和世人在伯乐来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卖吗者在马被冷落三天之后想到找伯乐来帮忙,可谓机智!伯乐乃相马的权威,他的认可,无疑是对马极高的评价,远比卖马的自卖自夸更有效果,也更令他人信服,想买的人自然多了起来。但是伯乐并没有发表关于马的言论,众人只想到伯乐在他旁边绕了一圈,应该是想好好地观察,此乃好马。这就是卖吗者巧妙地抓住人们对于专家与权威盲从的信任与崇拜。
伯乐所荐,若为骐骥,本是无可厚非。如当今之文艺界商界中许多良马宝驹就是有了独具慧眼,善辨英才的伯乐发现,推荐,才引起重视,而备受青睐,终有所成的。问题是有的“庸马”甚至“驽马”也采用了卖吗马者的策略。为了成为名家和骏马之幸,下重礼赠重金并冠“伯乐”以高帽。。。。总之不择手段。这是值得注意的。
我想对“庸努们”进一言:莫再干欺世盗名的勾当!须知:钻营取巧终掩不住败絮其中的本质,伪装的优秀,比真实的拙劣,更令人厌恶。真想成功的话,靠真本事来博取观众的信任比任何名人的赞誉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