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概念与特性
一,五行的概念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指运动和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要的体现之一:即世界是物质的,而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当中。同时,五行取象于五种物质又超越物质本身,通过“远取诸物”和“近取诸身”的宏观取象比类,把自然界的五季、五方、五气、五化、五色、五味、五音,和人体的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脉都归类于五行的概念之内,体现了古人“天人相应”的思想,阐释了人体自身与周围环境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具有广泛的含义。
二,五行的特性 在《尚书.洪范》篇中对“五”中五种物质的特性作了形象的描述: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在《尚书.正义》篇中又做出进一步的说明:“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滋生,是为人用。”在《左传》中也对“五行”中的五种物质进行过高度概括:“天生五材,民井用之,废一不可。”
木曰曲直 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有向上向外舒展的特性,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人体五脏中的肝属木。
火曰炎上 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人体五脏中心属火。
土爰稼穑 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也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人体五脏中脾属土。
金曰从革 从革即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人体五脏中的肺属金。
水曰润下 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人体五脏中肾属水。
五行学说的内容
一,无行相生、相克、制化与胜复
五行之间“生”与“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之间正常稳定的协调关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克则亢而为害。制化与胜复则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表现在人体中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相生 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生的次序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 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和抑制的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五行相克的次序为: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制化 制~克制;化~生化。指五行之间逆向生化,又逆向制约,生化中有制约,制约中有生化。二者相反相成,从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和正常的协调关系。《素问.六徽旨大论》中有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五行制化的次序为:
木生火,火生土,木又克土;火生土,土生金,火又克金;土生金,金生水,土又克水;金生水,水生木,金又克木;水生木,木生火,水又克火。
胜复 又称“子复母仇”,指五行中一行亢盛(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一行(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如:木生火,木为“母”、火为“子”;在五行生克关系中,金克木,倘若木过于“弱”,被金过度克制,则由木之“子”火来制约金;又如:土生金,土为“母”、金为“子”,在五行的生克关系中,木克土,倘若木过于亢盛,过度克制了土,则由土之“子”金来克制木,从而协调一种动态的平衡。
二,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相乘和相侮的原因是由于“太过”或“不及”,表现在人体中属于病理现象。
相乘 指五行中所不胜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所以,五行中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之为“克”,如木克土;过度的克制称之为“乘”,如木乘土。
相侮 指五行中所胜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反向制约和克制。所以,五行中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如: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是金克木,而在非正常病理状态下,若产生木反向“克”金的现象,在五行学说中,称之为“相侮”,即木侮金。
三,五行中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 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如:在五行关系中,水生木,水为母、木为子。在人体五脏中,肾属水,肝属木,即肾为母、肝为子。若肾水不足,则不能有效涵养肝木,容易因肾之阴虚,导致肝阳偏亢。
子病及母 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在以上的例子中,若肝阴不足,则容易使肾水供给难续,导致肝肾阴虚。
五行学说在站桩中的应用
一, 学会站在宏观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古人“天人相应”的思想智慧;在站桩的日常练习中始终保持“天人合一”的功法运行方向。
二, 了解五脏及周身各项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明晰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树立站桩练习中的整体观念;
三, 了解五脏及周身各项器官组织产生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通过站桩练习进行翻找、释放病灶时,应在整体观念下,结合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当下所处的练习进度,从系统的功法体系里,进行合理的功法内容调配,以辩证的方法达到理想的祛病目的。
【注】
有关站桩练习需要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粗浅地写了“概述”、“阴阳”、“五行”三篇,暂时告一段落。对未涉及的其他内容,如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内容,由于和以上三项内容相比更显抽象,会在站桩面授课中,结合相关练习再做讲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三篇随笔只是以站桩的功法原理和练习为切入角度,结合道家和中医养生理念进行的叙述。
这三篇随笔是以“讲义”的形式进行的概括性论述,也许在某些句与句、段与段衔接之间会让对传统文化缺少全面认识和对站桩功法缺少系统练习的群体产生“跳跃”的感觉,这份遗漏可在教学中的解惑、纠偏中再加以弥补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