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提问总是发人深省,如果您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可以好好想想……
顺便,我也叨叨几句:
我曾问过很多爸爸妈妈:您爱自己的孩子吗?
所有人都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爱!
我又问:如果满分10分,您给自己的这份爱打多少分?
爸妈们很谦虚,但大部分也给了自己及格线以上甚至满分。
我再问:您觉着孩子能给您打多少分呐?
很多爸妈神情开始落寞,甚至无奈,一声叹息:4分?2分?……
我追问:为什么8分的父母养出的孩子给自己打了2分?
爸妈们陷入了沉默……
孩子们为什么不能体谅父母的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甚至长大成人后成了让父母痛心的“白眼狼”?这是很多爸妈都想不明白的问题,真到了那天,很多爸妈都好委屈: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给了孩子一切,甚至没有了自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对我?!一定是孩子变坏了!这个社会把好好的孩子教坏了!
我看过很多教育孩子要感恩的文章,道理讲得都很好、很有道理。可是,知道就能做到吗?当然不是。您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您能不吸吗?用道理教出来的感恩走“脑”不走“心”,意识上知道父母不容易,“应该”感恩父母,但既不心动,更无情动,只是流于形式,是程式化的感恩。
如何让孩子心动也情动?得有真正的爱的流动。真正的爱就是在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一点特别重要。
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针对教育做过的形象比喻: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想想,感恩是不是也这样?
要想让孩子知道辣椒是辣的,讲一百遍不如让他尝一口。孩子的成长规律就是这样的:他从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他才学会对你做什么。您理解他,他才学会理解您;您尊重他,他才学会尊重您;您满足了他内心的需要,他才真正关心您内心的需要是什么;您给予孩子的是真正的爱,孩子才学会了真正爱您,在您需要他的时候,他才会情真意切、义无反顾地赶到您的身边。
孩子都是用您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您的呀!
有的父母不解:到底什么是孩子的需要?什么是披着孩子需要外衣的父母的需要?
如果孩子吃了半碗饭,说吃饱了,不吃了。您觉着孩子吃半碗饭根本吃不饱,不吃这剩下的半碗饭就会挨饿,非得追着孩子,不是哄就是吓,否则,您就难受的不行。
那这就是您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物质给予上的过度,同时又伴随情感交流上的匮乏,以为物质满足就是一切的满足,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内心感受,这就为培养“白眼狼”创造了有力条件!
总是被追着吃这半碗饭的孩子,被追着长大,会感激您吗?意识上有可能理解您的好心,无意识中却很难。因为您根本就不知道他的需要,不理解甚至不在乎他的需要,等长大了翅膀硬了,能离您多远就离您多远,真就成了那个连家都不想回的“白眼狼”,因为他没有感受过您的心动,自然也不会对您真正动心。
您说,这是谁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