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黄有璨的《运营之光》,无意中读到他关于运营需要具备的一个思维:“流程化思维”。就忽然想起笑来老师曾讲过的这句话,想起那时未完成的作业:连续画一周的流程图。
执行力的核心本质就是流程管理。 -李笑来
在《运营之光》里,黄有璨写到:
一个优秀的运营和一个普通人之间会存在一个核心差别,就是优秀的运营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先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从流程中去寻找潜在解决方案。而对普通人来说,则更可能会直接拍脑袋给出解决方案。
其实我觉得,在其他工作中,也是如此。前两天面对项目中的一个优化功能点,没有怎么考虑就交给开发人员针对需求去优化,可随着对于项目的了解加深和开发工作接近尾声,才意识到因为当初没有把优化功能点放在整个系统使用流程和场景中去思考,导致很多可能存在的关联点没有考虑进去,开发人员得推倒重来。
这是个对于流程考虑不全面导致的错误。身处管理软件实施领域,接触流程比较多。下面这张图就是一张比较典型的项目生命周期流程图:
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项目管理就是按照这个流程在进行,而我们做的就是在每一个流程阶段,达成阶段下对应的任务点。(因为篇幅原因,没有全部列出)这对于一个行业新人来讲,是非常有必要了解的,因为通过这个流程,他就能清楚知道项目目前处于哪个阶段,该阶段有哪些工作需要完成,而不至于两眼一抹黑,接下来就只需去做,并逐步摸索每一个阶段的注意点。
可能行业不同的关系,不太好理解。但是在每一家公司中,其实都可以画出一张整体的流程图,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例外。借假期,来看我画的一张自己平常规划旅行的流程图:
不知道你平常如何规划行程?我按照这个流程,在每一次旅行过程中都能找到惊喜点和获得难忘的体验。流程图应该怎么画,以下这三点是《执行力:成为百分之一的秘密》中笑来老师的分享。
顺序,循环和分支
也许存在更复杂的结构,但是基本上这三种结构就够用了。这明明是我们很早就学过的东西,之前却从未想过可以按照流程图来分解做事的步骤。当我开始画的时候,发现面对一天的生活,我可以画出很多张流程图来。
当然用流程图理清思路往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串联和并联
当笑来老师提到串联和并联的时候,确确实实提醒到了我。其实我们会经常进行串联和并联。比如你总是确定旅行目的地,然后才会买票,这是需要串联的;我时常会携带纸质书或者Kindle,以将长途火车和阅读并联起来。
相互串联的子任务之间顺序很重要,改变顺序,可能会提高效率。
把一切可以并联的子任务挑选出来,同时进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进行并联,例如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就经常会提前在kindle上下载几本小说之类读起来比较轻松的书,在途中看。对于串联,试想如果你将行程计划顺序放在在到达目的地之后,结果会怎样?
检验和意外处理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检验机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在关键的节点与客户签订协议,例如方案设计完成签署解决方案说明书,系统测试完毕签署测试说明书,对于每一个阶段的检验,就标志着此阶段的完结和下阶段的开启,表明项目进度正常。
在给自己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更愿意认为检验即奖励。当按照计划达成的时候,奖励一下自己,享受一下努力的果实,会为后续的努力增添动力。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意外处理机制。
去年端午节,本来是想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结果一到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发现人满为患,一眼望去,全是人,根本无法静静感受这座古代园林的美。幸好行程中有一站是苏州大学,而校园里基本上没有人,因为昔日的东吴大学并入其中,悠久的历史,清幽的环境,建筑也是别具一格,那大概是我苏州之行最满意的一个地方。所以哪怕在旅行规划中,设定意外处理机制也是必要的。提前为可能遇上的人山人海做些准备,例如选择一些冷门景点作为备选,以避免节假日出行可能碰到的人海。
即将而来的五月,我会去画流程图的。
从未想过现在的我,一提笔就找不到文艺女青年的影踪,一本正经,俨然一副要找出真理的模样。五一,我在家,看剧,写字,只是为了避开出行高峰.无论是出门还是在家,都祝你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