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中,在教室后面的垃圾桶里,在地板上。随处可见只写了几页的本子,写的特别顺的钢笔或中性笔。从他们身边经过了许多人,但都把他们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吧。可能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太舒适了吧,我们并没有经历过60、70年代,不懂他们的生活。
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中性笔,大人们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也不超过30元钱,虽然说当时的铅笔一支也才几分钱,但他们并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浪费,就算是一支几分钱铅笔,他们也会视其为宝。谁要是丢了一支铅笔,足以哭上一整天。
虽然说他们的生活是贫穷的,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无比幸福的。放学后,大家都跑到田里烤东西吃玉米杆。比起现在,可能就是时代的变化吧,现在的我们在父母眼中就是冰糖,捧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却怕化了。在60、70年代,父母们和现在的父母一样爱孩子,但当时的社会父母们,即使爱孩子,但无法给他们最好的。正因如此,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来之不易。现在的我们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的口中充满了埋怨,我们总是好面子,什么东西都要最好。
或者说我们太自以为是了,把父母的一切都当做是自己的。比如说压岁钱。我们把过年亲戚们给我们的压岁钱当做是自己的,可我们是否想过名义上是亲戚们给我们的压岁钱,实际上却是父母给我们的。在古代,“压岁钱”实际上压祟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子容易受妖魔鬼怪的危害,所以用压祟钱帮助小孩子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那问题来了,难道活着就是为了钱吗?在这个社会里没有钱是活不下去的,但钱难道使我们唯一的追求吗?有的人认为钱是身外之物,有没有都无所谓,但精神一定要有追求。还有人说没有钱就没有一切,活着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可《活着》这本书的主人公却不是这样想的。开始他是个地主,可他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家人也一个个的离他远去,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这本书创作于1992年,在书中正值革命时期,而富贵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对生活的执着、对亲人的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并不是为了身外之物。
现在的社会为了省力,去除了许多东西,也发明了许多东西。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丢掉追求和我们心中的神性,也不应该把那些常见的东西当做毫不存在,丢了就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