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上说:国家林业局有相关规定,所有象牙制品须加载“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方可出售、陈列、展览或申办允许出口证明书,并按照象牙制品分类标准使用专用标识,做到“一物(制品)一标(标识)、物标同行”。按照《公约》规定,利用从非洲四国进口的象牙原料加工生产的象牙制品不得再次出口,因此,对这类象牙制品,在加载“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时,须明确加注“禁止出口”的字样。象牙制品定点销售场所还要摆放定点销售、警示用语标牌,散发宣传卡,确保消费者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自觉遵守国家规定。
从动物保护上说:保护动植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应当旗帜鲜明的反对一切捕杀野生动物用于盈利的行为。
原牙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牙雕均指象牙雕
在我国诸多雕刻艺术中,牙雕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牙雕历史悠久,润澈如玉,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存在,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后延伸为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商周时代,我国的牙雕工艺就极其发达,后历经汉、唐、宋、元、明代,牙雕工艺更为精湛。
它或是在光面平面上以刀代笔,表现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深远意境,或是以镂空的形式表现大场景,来讲述一段故事……
尤其发展至清代,达到最高峰,已逐步向“小品雕刻”的趋势发展,大件牙雕已不常见。与其他材质的雕刻品成为几案上的陈设,并与文人雅士、书法画家有了深度结合,使得牙雕无论在立意还是精美程度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主要以赏玩件为主,但实用物品仍然时有生产,如筷、扇子、灯、冠架、鞋拔、鼻烟壶之类的小件作品。
牙雕技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等得以普遍运用。
圆雕
一般采用整段象牙为雕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一些桌案摆件和人物类雕像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浮雕
是在平板材上表面立体的层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浮雕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造型形式,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浅浮雕是阳纹雕刻低于高浮雕而又高于薄地阳文雕刻法,属于平面雕刻,但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大多数的象牙雕刻都有运用此法。高浮雕,是介于圆雕和平面雕之间,属一种半立体的雕刻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如牙雕渔樵图笔筒,用高浮雕法作山水、渔樵、牧童,画面呈立体形于平面之上,浮雕效果十分突出。
明清以来,竹刻艺术极其繁荣,竹刻技法被较多地运用于牙雕工艺,再加上部分名竹艺人加入牙雕工艺之中,更加丰富了牙雕工艺的技术。
早在元代时,牙雕普遍使用透雕技法。透雕,在平板材料上按设计图样进行拉花镂刻,再结合浮雕手法进行雕刻,形成剔透玲珑之美。透雕成熟为镂雕的重现基定了基础。
镂雕
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可实现。镂雕的技法宋代已有,适合于象牙球的雕刻,象牙球古称“鬼工球”,乾隆时期象牙球已发展到镂雕十三层了。镂雕工艺极其复杂,需要艺人有着高超的技术与素质才能完成。
先经锯工开料,次由车工车成圆球,再车成里外自由转动的若干层,由雕工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层雕刻花纹,凿工把里层逐层凿成精细的各种图案,最后转磨光亮,配上牙球座子,成为成品。牙球工艺在清代获得了大发展,这种技艺发端于广州,是广州象牙雕刻中常用的手法。
象牙编织
另有一项独特的技艺——象牙编织,它是将象牙劈丝,磨光后再行编织而成作品。象牙劈丝技艺,在汉代就有,从此一直没有间断过。劈丝是编织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利用象牙细纹的纹理和具有韧性的特点,将象牙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待其软化后,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牙片薄弱如纸,呈半透明状,再将牙片打磨光滑呈现出洁白光泽,再行编织,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
书法雕刻
书法雕刻是中国特有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为世间少有,其与书法高度的契合,相互成就了中国传统中对书法形意的追求。
象牙表面光洁,质地细腻且有韧性,正是浅刻的上佳材料;微雕是在浅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制虽小却能在内涵境界上体现出很大的气魄。浅刻、微雕艺术的发展在清末民初达到了高峰,当时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为现代的浅刻、微雕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而现代牙刻艺术作品更为象牙浅刻与微雕的融合赋予了更多新的诠释。喜欢牙雕的朋友可关注鸿森红木文玩爱好「hongsenhongmu1」更多精品等您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