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一个青年公众号:一克松
#一个全宇宙最糟糕的公众号#
去年这个时候,我和朋友在厦门旅行,而今年这个时候,已经在公司实习了。
在期末最后一科考完时,我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但总结来说就一句话:我的大一结束了。
以前会觉得大学生惧怕期末考试,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然而一年过去了,在收拾好行李望着空荡荡的宿舍,我才发现,我们所面对的恐惧,不再仅是考试本身。
因为挂科并不会影响我们什么,那些会挂科的人早已做好了补考甚至重修的准备。
而真正让我们内心受到冲击的,是那些过去了且无法挽回的东西。
你不会再是18岁的那个自己,两个月后,你的身份是一名大二的学长或者学姐;
大一过后搬校区重新分配宿舍,那个你生活了一年的地方会重新入住新的大一生;
大一结束了,没完成的东西也不可能再在大一这个时间段里完成了。
你所要面对的,是那即将来临的大学二年级。
“平时能在学校的任性
一出到外面就是被泯灭人性。”
@静琪(女,被采访时正和一名学弟聊着天)
去年是我加了很多师哥师姐们询问关于一些大学的信息,而今年反过来了,我成了一些学弟学妹们的师姐。
他们会问一些关于学校住宿、食堂、图书馆的问题,但我一般都会用一句“百度上有”去搪塞他们,因为作为一个从大一走过来的人,同一批次类学校的学生,其实他关注的问题更多的应该是他们自己本身。
比如和舍友怎么相处。大家五湖四海,语言文化宗教都有很大的不同,我有个舍友是基督徒,每晚睡觉前都要看圣经,我们很早就达成了一个公约,一到睡觉的点就安静下来,轻声细语。
大学宿舍是学校矛盾的集中点,但其实大家都把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告诉自己舍友,然后大家协商一下,基本都会得到解决。
那个基督徒同学,为了报答我们晚上给她的一份清净,总会主动把宿舍垃圾给倒掉,就算当天轮到的值日不是她。
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下如何和身边的人相处,那句“收到请回复”不要自以为那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控制,要知道迈出一个校门,不要说不回复信息会被上司骂,就是迟到个一分钟,月末的工资也会被扣。
平时能在学校的任性,其实一出到外面就是被泯灭人性。
“如果可以,一定要谈一次恋爱。”
@晓夏(女,一个以前从不发朋友圈的女生)
我爸妈从小对我管得很严。
小时候我有个日记本,里面会记录我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有一次回家的时候,我进屋的声音很轻,走回房里发现我妈在翻我的日记本,我很生气,但我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不管我怎么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她那句“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可以把我任何的理由搪塞过去。
这也造成了我性格为什么内向的原因。我不太喜欢说话,也不敢向别人主动,直到遇上了一个男孩。
他很开朗,社团活动总有他的身影,但和我相处时,总是少话,后来才知道,他那是在顾及我的感受,只不过知道的时候,我已经和他在一起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一天会和一个人牵着手一起看电影一起吃冰淇淋,我感觉这个世界只要按照父母的安排走下去,就可以了。
但这个男孩的出现打破了我所有曾经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顾忌。
因为他的到来,我的大一生活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发生了质的改变,在他的带领下,我参加社团活动,把第一学期落下的活动学分,仅两个月就全部补上了。
有人会说自己的大学生活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其实我感觉那是因为没有一件事去打破它,而打开我这扇门的,是恋爱。
“尝试自己曾经不敢尝试的。”
@阿尔法仙女(女,一枚喜欢巧克力酱的女生)
大一课程很少,我哥哥老是告诉我在大一这一年如果不浪费掉,就怪可惜的。
这个浪费不是指赖在宿舍里泡肥皂剧,更不是指逃课,它指的是我们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去探寻自己,做一些我们曾经没有做过却向往的事情。
本来我没有对哥哥说的这句话放在心里,直到有一次和朋友去吃自助餐,朋友在一台流着巧克力酱瀑布的机器旁拿棉花糖粘巧克力酱吃。
我说那个东西好恶心,他说我有病,并用竹签串了一大串棉花糖,然后在瀑布机上让酱全部沾满棉花糖。
他问我要不要来一串,我摇了摇头。看着他津津有味地吃完,我仿佛在看一个精神病,但他抬头问了我一句:“你以前吃过吗?”
我顿了顿:“没有……”
“那你凭什么说不好吃?”
“因为……”
还没说完就被他逼着插了一个棉花糖,然后放在巧克力酱瀑布上打转。
巧克力酱瀑布旁边的棉花糖
记得那晚我像个孩子一样,在巧克力酱和棉花糖机子前站了很久,吃了很久,也是那个晚上开始,我知道我曾经下意识拒绝掉的很多东西,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我所错过的。
第一次跟随社团去露营,第一次跑马拉松,第一次徒步,第一次演讲……
我想,如果我固守在自己那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不到外界去看看,去感触一下,或许现在的我,还是那一个连巧克力酱都不愿意去尝试的人,至此的人生,我也不敢做任何的想象。
可能就是拿着普普通通的毕业证,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和一个人普普通通的人结婚,普普通通的没有任何期待与幻想。
静如死水。
“曾经试过一周兼职三份工作。”
@罗建国(男,商学院的男生都比较疯狂)
有一段时间花钱大手大脚,不知不觉花呗已经被我分期两次了,有点恐惧。
为了能迅速节清所有债务,我有一个月申请了三份周末兼职。
学校对面有个早餐铺,十点过后就收摊,但老板请的都是自家人,并且每天六点到十点也就工作4小时,他怎么也不同意我的加入。
为了体现我经济上的窘迫,我把我的花呗账单发给了老板,并在微信里郑重其事的告诉他我只干一个月,并每次都把店里打扫干净再走。
从来没有收过兼职的老板,在我的软膜硬泡下同意了,并给了我15元一小时的报酬。
余下的两份工作是在万达,早一份在重庆火锅店里当厅服务员,13块钱一小时,晚一份是在龙虾烧烤店里当清洁工,16块钱一小时。
一天纯工作时间是14个小时,共206元一天,一周三次,一个月共2472元,赶超所有同学的兼职。
其中2300连本带利还完花呗,剩下的172元,我一个人在一家重庆旋转小火锅里疯狂涮肉。
也是那一天,我一边流汗一边流泪,至此就把花呗关掉了。
他说:“也没有那一顿饭
比这顿来得艰苦以及搞笑了”
“药不能乱吃,书也不能乱读。”
@校园扛把子(男,一年读书10本也光荣)
早在上大学前就有学长告诉我大一这一年要好好把握住,想看的书一定要趁早看完,不然以后工作了,想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就很难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立了一个读书的flag,然而不幸的是,在整一个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书和我想象的样子并不太一样。
在一次饭局上,我听了一个学长说了一句:现在随便一个公众号稍微做大一点就开始教人写作甚至出版,真当读者和那些作家是傻逼啊。
回去后我就把我橱窗里的书开始分类,畅销书以及一些不需要动脑就能看懂的小说,我把他们收纳到一皮包里。
而那些能给我真正带来思想上冲击的一些书被我摆在了床头或者书架显眼的位置上。
盲目读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单凭矫揉的辞藻感动你的书,压根不会给你带来什么。
而能让我们铭记于心的书籍,一年用心读上几本,作用也远大于囫囵吞枣,一片乱读。
他喜欢的西西弗书屋
“我整一个大一,就是为了转专业。”
@张子仁(男,和我说话时会下意识地努努嘴)
在上大一前我就知道我整一个大一就是为了转去另一个专业重新做人。
当初在志愿表里勾选调剂只是为了能跨进这个学校的大门。
但问题是,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专业。
别人说汉语言好,因为毕业后可以当老师;别人说国贸好,因为毕业后能去外企;别人说新闻学好,因为这是学校的王牌专业。
可那都是别人说的。
我开始在网上搜罗各个专业的课程介绍,并适当地在网易公开课上听一些课程。
除此之外,我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中认识各个专业的朋友,并了解他们专业上的事情。
在一次偶然间,我陪一个朋友上会计实训课,我在旁边写作业,但看着他们做账非常有趣,于是我也尝试了一把,又把他的书带回寝室看了看。
你知道遇上适合自己的东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就是一种触电,你会迫不及待的想把里面的东西全部读懂,甚至整个过程你都希望用相机去记录下来,不要让它流逝。
于是,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我拼了老命把本专业的课程学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一次性全部高分通过,在院里面试的后顺利转入会计学。
可这个寻找自己适合什么的过程真的很讲运气与耐心,如果没有那一次偶然间的实训课,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听各种各样的课程。
大一一过,或许大学四年,陪伴我的就是一个我不喜欢的专业了。
最后。
几天前外出采风累趴在地铁站里。
有人把我睡在地铁站里的图片发到了编辑部。
回去之后我看到了,感觉又气又搞笑,气是因为样子确实太丑了,你完全想象不到一个很大只的男生仰着头睡在椅子上的样子。
尔后,有人说既然这么丑就把照片删了吧,我立马发了条信息过去阻止了。
“这是多么珍贵的照片啊,我的大一啊,先发原图我保存了再删!”
很快啊,两个月后大一就结束了。
那个屁颠屁颠跟着学长找教室报道的小男孩,今年也要担任着学长的角色为小萌新解决问题了。
那就,迎接大二吧。
本文来源于一个青年公众号:一克松
#一个全宇宙最糟糕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