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
李白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92年,苏轼也是在烟花三月,来到扬州任太守。44年前,他的老师欧阳修也曾为扬州太守,并在这里修建了平山堂,留下许多文坛雅事。所以扬州一直使苏轼魂牵梦绕。“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苏轼大约十次到过或经过扬州。可惜,当时瘦西湖尚未得名,所以没有留下苏轼与瘦西湖的记载。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为唐城和宋城的护城河,河道逶迤曲折,时展时收,秀丽多姿。从大运河乘船经保障湖,可以直达蜀冈和平山堂。因此,保障湖也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必游胜地。这里自然也会留下苏轼赏游的踪迹。苏轼曾经“三过平山堂”,必然会乘船经过和游览此湖。苏轼有诗云:“收得玉堂挥翰手,却为淮月弄舟人”,记下了当时在扬州,月夜乘船游湖的雅兴。谁知五百多年以后,这里竟然也被称为西湖,只不过“瘦”了些。可见苏轼与西湖的缘分之深,
因为从运河乘船游蜀冈,保障湖是所经之地。隋唐就有人沿岸建园,特别是明清时期,官府和盐商,不惜重金,构筑水上园林,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其奢华精致,不亚于杭州西湖,遂被称为瘦西湖。清初,扬州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中写道: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苏轼徙知扬州,虽然只有半年,却留下诸多善政和文化传说,被称为与欧阳修齐名的“文章太守”。且不说他与润州太守林子中的隔江传诗;也不说与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的斗诗趣谈。一生勤政爱民的苏轼,在扬州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工作。他到任之初就发现,扬州百姓不仅苦于瘟疫,更苦于官府强催往年积欠。苏轼就不断上奏,直到朝廷同意减缓后,苏轼欣喜赋诗:“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每逢春天,扬州有举办万花会的传统。但是自大贪官蔡京任太守以来,官商借此牟取暴利,成为百姓一害。苏轼就毅然决定。停办万花会,受到百姓欢迎。苏轼还考察和整治了扬州漕运,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漕运和船民生活的举措,例如,准许官船的船夫捎带货物,使他们有以为生。
为了纪念苏轼,在瘦西湖畔,熙春台北,曾建有“三贤祠”,供俸扬州史上三位文章太守:欧阳修、苏轼、王士慎。祠东边临湖处,还建了苏亭。当时亭上曾有楹联:“东坡何所爱,仙老暂相将”,题额“三过留踪”。现在苏亭仍存,上悬横匾,题有“苏亭”两个遒劲大字,题款:眉山苏轼。
“三过留踪”,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见证了苏轼的一段动人往事。1079年,苏轼第三次来平山堂时,欧阳修已经去世七年。苏轼抚今追昔,对恩师念念不忘,便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看杨柳春风。休言万世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又过了三年,苏轼来扬州任太守时,为了纪念欧阳修,又在平山堂北,建了谷林堂,并赋诗《谷林堂》。但是,如今“三过留踪”的旧迹成谜,一说在瘦西湖畔三贤祠,一说在古林堂附近。
如今的瘦西湖,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我以为,在近年瘦西湖的旅游开发中,有些丢失了苏轼。其实,当年之所以称为瘦西湖,定是借用了杭州西湖的名望。而苏轼则是杭州西湖景观的开拓者。现今的“西湖文化”,已成一脉,苏轼首当其冲。各地有西湖者,即使苏轼尚未踏足,大多也都想藉其影响力,拓展文化景观。而苏轼十过扬州,徙知扬州半年,这个文化优势,有几个西湖可与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