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还是父母产生的一个爱情的小结晶时,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性别。
当逐渐懵懂时,有了性别的初始认知,但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外人的行为和言语中,慢慢知道性别的差异。
差异是什么呢?
在重男轻女,无计划生育的年代,呱呱坠地的时候,如果父母得知婴孩不是带把的话,幸运点的话,可能还可以在生父母家中生活,但生活里容易受到差别的对待;不幸的话,可能被抛弃,买卖或是被夺取生存在世上的机会。
活着的,生活也不容易。
她的名字无法选择,或是寓意着可以给父母带来下个婴孩是儿子的名字,比如招娣,焕儿,或是简单到不行,可能是只供使唤的一个符号而已。 相比而言,男婴儿个个名字都是带着父母的期盼,光宗耀祖的,飞黄腾达的寄望。
她也许从小还得干着粗重活儿,换来打着补丁的衣服,营养价值低些的饭菜,吃饭也许还不能上桌。而家中男孩能得到父母能力所及的最好,想要什么有什么,不需要干家中杂事,只需读书识字,快乐玩耍。若小孩之间有矛盾或出现意外,受呵责的只会是她,怪她没有照顾好或让她让让男孩,即使错不在她。
上学读书,她可能是有机会的,但想跟家中的男孩一样,有同样高的学历,概率是低了些。当家庭无力无法承担的时候,牺牲的永远是她。他们总信奉一个真理,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迟早都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之类的。
当她在生理上发生变化时,还可能会受到周遭男孩的讥笑。然而他们不知道的事是,她所遭受的是他们成家后所追逐的有后,儿孙满堂。
失去学业,她可能不足成年就外去挣钱,承担家中的经济来源,可能涉及男孩的学费,购房款,彩礼钱,俨然成了提款机,即现在所说的扶弟魔。
当她组建成一个新的家庭,她不仅是娘家中女儿,更是婆家的媳妇。 世人都在劝导,要体贴丈夫,照顾好儿女,孝顺公婆,孝顺父母,却没有人告诉她要做自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要是能找到一个可相互体谅自己,勤劳的丈夫和宽容的婆家固然是最好不过。但生活总是出人意料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十分重要,看父母就知道他们的孩子教养如何。
反之,当她找到一个让其失望的丈夫,她的生活将会是:
干不完的家务,而男人的眼里一点活都没有,扫把倒了不扶起来,有破坏无建设;她歇下来休息一会,就成了偷懒无事做;
在男人眼里,他工作是最累人的,娱乐玩游戏就是最大的事情,什么也阻挡不了,而她外出工作兼顾家庭就是份内事情,还得什么都得会,还得做得完美;
不被记起重要日子,没有浪漫的事;生病自己去医院,有心事只能放在心里;
无沟通,若有那是当别人对她有所求,才会献殷勤;
那她生命换新生命的生孩子看作是轻易而举的事情,成了生育的机器,丧偶式的育儿;冷暴力,家庭冲突;
被公婆挑三拣四的嫌弃;
……
然而,婆家不是家,娘家不是家。只能跟自我坚强。
当她老了,无法自主照顾自己的时候,可能成为了累赘,被人嫌弃。
她,无论什么年纪,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勇气,自力更生,会爱自己,能独立,有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