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的心灵(心理)一尘不染,心灵(心理)需要及时拂拭、释放、疏导,否则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青少年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女孩居多,这固然与女孩天生心理较男孩脆弱,也与家长,尤其是母亲的素质、教育、引导有关。
哪些行为与错误引导方式会导致女孩出现心理问题呢?
沉迷于手机。手机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学习工具。但沉迷手机的女孩,把手机的消极性——“精神鸦片”作用放大到了极致。长时间玩手机对身体伤害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对大脑(思维)。我见到有些女孩子在手机上打字——左右开弓、轻车熟路。那飞快的速度与享受神情让我惊讶,“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不知道她们在手机上投入了多少时间。
长时间熬夜。沉迷手机需要时间保障,网络上无所不有,不管爱好什么,都能找喜欢的那道菜。这一道道菜像是放了鸦片壳,让孩子欲罢不能。父母监管不到位,或是监管不力,小孩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这些孩子不熬到凌晨几点,不能入睡。
沉迷于手机的孩子,会出现“两不想动”(思维与身体不想动)、兴趣与交际狭隘、漠不关心其他事物、做事精力不集中等特点。原因很简单,手机里的游戏、娱乐等内容几乎占据了她们的大脑。
小孩与树苗一样,要在定型(思维与性格)前及时正确引导教育。有了开始,可能会出现重复,重复久了,就形成了习惯,形成了习惯,就难以改正。还是拿手机举例,第一次发现小孩熬夜看手机时,就要严厉批评,该动手时还需动手。这个时段严厉有几个好处:一是小孩还未完全沉迷;二是小孩会察言观色——一次不严,下次照旧;三是小孩还存有畏惧心理。
孩子都爱玩手机,家长都知也知道玩手机的危害性,有些孩子很快就能改正,有些越陷越深,归根结底,与家长的引导有关。
父母,尤其是母亲的素质、性格、理念、引导方式对孩子沉迷手机、产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素质高,有积极的爱好,浑身充满正能量,女孩一般不会沉迷手机,也不会产生心理疾病;父母,尤其是母亲,素质不高,没有积极爱好,性格偏执、心胸狭隘、强势、报复心强,只思人之过,女儿不会好到哪去。有其母必有其女,这句话不无道理。自制力弱的女孩有个特点,母亲身上的某些优点很难学到,缺点不但会继承,还会无限放大。
被过度溺爱的女孩,把其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思维、行为方式广泛用于其他事情,比如学习、恋爱,其结果注定是要失败或受挫。原因很简单,这些场所不再是家里,内容不再是享受,对象不再是其母亲。又因为在家里大人是百依百顺,没有预见性地输入受挫心理灌输与培养,出现心理问题是迟早的事。
女孩出现心理问题,除了遗传因素外,与母亲的教育理念与引导方式有关。有些女性很强势,按照常理,强势的女人应该能教育好女儿。可这些女性把强势用错了对象——丈夫在她们面前就像老鼠见了猫——随着时代发展有些老鼠见了猫也不怕。丈夫要是在言语、行为上冒犯于她们,她们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像痛打落水狗一样,穷追猛打。
这些女性对待女儿的态度完全相反,像是全世界只有她们才能生出女儿一样。纵容、溺爱,完全把女儿当成废物一样培养,使孩子眼不能看,手不能动,脑不能转。即使这些小孩已接近成年,早到该锻炼自理能力的年龄。
孩子若是因其在学习上过于刻苦,家长力所能及帮点小忙,冲杯牛奶、咖啡表示关心,给小孩送点温暖,也未有什么不当;若是小孩下晚自习到家里,书不读书,作业不做,一直在玩手机,还不停地指示大人做这做那,这些女性要么叫男的做,要么自己去拿,这些行为实为不当;孩子辍学在家,吃,吃好的,玩手机,更自由,晚上玩,白天睡。到第二天近十二点钟,其母亲还要停下手里的活去家里给她送早餐。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愿意到学校去读书——读书要吃苦,在家却能享福。这样的母亲,价值取向明显出了差错——鼓励懒惰。
心理出现疾病,是思维出问题的结果。思维出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成。在孩子思维尚未定型、正需要大人正确引导的时候,有些女性不懂教育,不懂又要装懂,争着抢着去引导。她们听不进,辨不明男人的正确意见与方法。因为其本身素质不高、为人处世存在很大缺陷,给孩子灌输错误的思想,对小孩的思维、行为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心理出现疾病的女孩,临床表现有很多方面。表现于思维方面是总觉得心理不平衡,别人不应该对她这样,因而对别人只是埋怨、仇恨,甚至想报复。她们把从母亲对其父亲的那一套,在与之交往的对象上“以不变应万变”重新演练,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原因就不再重复(文章上面已指出)。
心理出现疾病的女孩,往往很自卑。她们全靠提高音量、采取霸道方式与别人交往。自信的人需要有前提,往往是会的事情很多;一样不会的孩子,过度依赖大人的孩子,永远不可能自信。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有些结果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忽略了必要的教育训练过程,结果注定是恶。
对于大人来讲,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讲,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因为这更是影响孩子终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