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个家庭盼望已久的珲春游终于成行了,不过还是少了几个人不能一起如愿。我们乘坐早上九点多的高铁在三个小时后准时到达了美丽的口岸城市珲春。
北方的春季,这个时候气温还是不高,公路两侧的山上树木虽绿却并不茂密。出了高铁站就有等待我们的朋友接站了,我们呼吸着不一样的空气,远离了喧嚣,感觉这个城市好宁静。
中午,我们来到珲春市著名的向日葵酒店午餐,一顿风卷残云后乘车来圏河口岸。圈河口岸现为中朝国际客货公路运输口岸,距图们江入海口36公里,距珲春市区 42公里,距朝鲜罗津51公里,对面是朝鲜元汀口岸,连接圈河口岸和元汀口岸的跨境公路大桥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连接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的重要通道。
珲春圈河口岸是以图们江为界的对朝鲜的口岸,与朝鲜的罗先市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元汀里口岸相对应,该口岸距市区39公里,距朝鲜罗津港48公里,是中国与朝鲜罗先市直接相通的唯一通道。南邻著名的“一眼望三国”防川风景区。
在圏河口岸我们来到跨境公路大桥,因为今天闭关,游人很少,站在桥上大风吹的人仿佛能被吹跑似的。看着界碑上的字,真的有点不太适应我们已经在国界线上了。
离开圏河口岸,我们来到防川风景区。据陪同我们的当地朋友介绍,我们才知道了防川的历史。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防川风景区,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面积为20平方公里,涉江临海,依山傍水,自古就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之称。防川东面是俄罗斯的边境路小站包得哥尔那亚,这里距离日本海仅仅不到2公里远,日本海清晰可见。
俄朝的这两个城市由图们江上的一座铁路桥相连接,是联结俄朝陆路贸易的惟一纽带。
从防川沿图们江而下,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可成为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从这里到图们江口只有15公里,可以远眺日本海,登上附近山包上的了望塔,远处那雾气蒙蒙的日本海连着天际,按防川人的说法,这里就是“眼看三疆山川风貌,耳听三国鸡鸣狗吠”。登上龙虎阁,眺望着远处,内心升起的是对祖国河山的敬畏之情!
在龙虎阁,我们详细的了解了防川的历史。
珲春来自女真语,意思是指“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就地理距离而言,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仅16公里,距海参崴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也只有800公里。
防川正是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防川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见证了太多的繁华与屈辱,记载了太多的沧桑与忧患。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省份。离海最近,却属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瞭望塔下立有一块“土字牌”。它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国界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的起点。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澄与俄国谈判,立下这块“土字牌”。“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质地为花岗岩。在对着中国的这一侧正中竖刻着“土字牌”三个大字,左边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几个字。俄罗斯一侧刻有俄文“T”的字样。“土字牌”上字不多,但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却深深的刻印在其中。据民间传说,当时在吴大澄与俄国谈判后,负责立界碑的几个清兵由于喝醉了酒(一说是鸦片烟瘾犯了),把界碑抬到防川后,再也懒得往前走半步。这样虽然东海近在咫尺,界碑却挡住了我们的出路。留给今人的不仅是对于清政府腐朽体制的辛酸,还有望洋兴叹的无奈。
从珲春到防川,有一段路途狭窄到只剩下公路是我国领土,这段路叫洋馆坪大堤。路实际就是图们江的江堤,路的南侧是图们江,岸边用铁丝网拦着。北面陆地一侧的公路路基下,另一道铁丝网与公路同行。铁丝网的另一边就是俄罗斯领土,行车经过可以看到铁丝网上挂着 “严禁攀越国境”的告示牌。
历史上的防川曾孤悬海外与内地之间只有两处“地狭”。1957年,最窄的洋馆坪段被图们江水冲断,我国公民长期借走前苏联领土进出此地,防川地区遂成为我国的一块“飞地”。1983年8月8日,在图们江中用青石填筑而成的洋馆坪堤路通车,至此这块“飞地”才有了自己的通道。1992年政府投资建设了洋馆坪大堤。
说起土字牌,首先得说说一个叫吴大澄的人,吴大澄在中国近代史里是值得赞誉的少数官吏之一。1860年,一纸不平等条约让沙俄掠走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从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沿日本海所有的漫长海岸线。不过,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仍然有一些爱国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力抗争,吴大澄是其中之一。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澄受清朝廷命令,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勘察边疆。他通过现场勘察,发现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清朝廷割让东北大片土地后这里的的边境线应在距图们江入海口20华里的地方。但1861年立界碑时俄国却擅自立在了距图们江口45华里的沙草峰上。于是吴向沙俄拒理力争,沙俄方同意将界牌南移15华里,也就是移至现在所处的位置。吴大澄凛然的抗争,最终为自己的国家争回了黑顶子(今敬信镇)地方和中国在图们江俄朝国界段的出海航行权,这就是土字牌的来历。土字碑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土字碑我方一侧碑面上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左侧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方一侧刻划一个“T”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19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内陆省。
在被掠夺土地的最南端,沙俄将图们江入海口北岸约十五公里的地段划为已有。这样,大清国东端陆地和海洋失去了联系。防川就位于俄罗斯占据的北岸十五公里的范围内,是一块飞地,又称防川岛,是世之罕见的陆上孤岛。国人从陆路进出这块飞地要借路于沙俄的沿江路段。七十年代初,通往防川的沿江路段被江水冲毁,国家便投资近千万,在江湾里垫起了一条堤坝,总长近一公里,名叫洋馆坪坝。此堤坝替代了原来的沿江路段,这样,中方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从陆路进出防川的问题。
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内心感慨。对于国土,寸土必争!属于我们的大好河山,只能望洋兴叹啦!
这次珲春之行,对我震撼最大的是,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在,我了解的少之又少!身处吉林省却不知道原来珲春还有这么凝重的历史,对于经济上的重要意义居然这么大!现在才明白边陲重镇是什么概念。吉林的出海口不知道何时能够打通?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不被欺负,我们身为国人更要牢记历史,没有国哪有家!我们身边最大的侵略者其实就是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