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6:写作想提高,离不开刻意练习。大家加油~~
这次的主题是:最近社会上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任意选一个主题,查阅资料,用批判怒斥和理性客观的风格,写两篇文章。字数在2000-3000以内。
练习2:写一段童年回忆,带有愉悦的情绪。600-800字。
6.文风训练
写作中的语气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文风。文风,就像一个人说话的风格一样。有的人说话和颜悦色,有的人容易疾言厉色,有的人擅长不咸不淡,有的人说话比较热情洋溢。当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候、心情、在不同的情况下,话风也不同。但是,同一个人在一个场景内,话风是比较统一的。如果变来变去,忽而让听者如沐春风,忽而话语又像冰雹般砸落,很难让人接受,而且会认为说话者情绪状态不正常。写文章亦如是。
一篇文章的文风要统一。文风可以是平和的,也可以是激励的、反讽的,可以是愉悦的,也可以是阴郁的,可以是作者希望让读者感受到的任何的气氛、、情绪——可是最好是有作者的心情预设在其中,而不是寡淡的叙述。试想,如果一个人和我们说话时,没有一定的感情、语调,是不是很难让人听下去?
比如:周日的早晨我八点起床。吃完了早饭后,去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很曲折,还有些惊恐,令人回味无尽。看完电影后,我按照约定和朋友在王府井见面,吃了午餐。
这就是一段平淡的叙述。有内容,没有情节和情绪。我们可以从增加形容词、副词入手,来让内容转换成情节,带上情绪。
比如:周日早晨八点,我匆匆起床。草草吃完早饭,就赶去看电影。这场电影是曾一度被称为“小资必观”、“有志者必看”的《肖申克的救赎》。看过之后,真是觉得回味无穷。电影情节曲折,构思独特,貌似平直的叙事中时而有激烈的冲突,有时甚至感到有些惊恐。电影散场后,我如约去王府井与老友见面,坐在临街的大排档中,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聊着这些年的往事,吃了一顿同样值得回味的午餐。
文风要与内容相匹配。比如,描写一段老友欢聚,伟明来迟了进门是说的话:
写法1: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随之而来的是伟明高大的身子和爽朗的笑声,“哎呀,我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一步。你们都喝上了!今天这个雨太大,光明桥下积水太深过不去,我看堵车太厉害,给了司机一些加时费,就下了车绕道坐公车来的。看看我这一身水!就怕来迟了!来来,我这就来和你们干一杯!”
写法2:门开了,浑身上下湿透了的伟明进来了,跟他一起进来的还有被狂风裹挟进来的大雨。“TNND,淋死我了!这个鬼天气,说下就下。这个雨大的能浇死人!光明桥下都被淹了,车全堵在哪儿了!实在没辙,我只好给了司机点加时费,才堵住他的鸟嘴。打车根本打不到,只能是坐个破公共。紧赶慢赶地,你们还是开局了,也不等等我。得了,我这就凑上来喝一杯,冻死我了。”
写法1比较符合欢聚的气氛,伟明来迟了,但是没有多少抱怨,还是兴冲冲地入局了。而写法2,这个湿淋淋的伟明将阴冷的气氛带入了酒局。
同语气一样,影响文风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可以说是遣词造句。事先构思,带着情绪去选择词语、句式、观察点、下笔处,写出来的东西就会不同。比如:
写法1:听完了老常劝酒的话,李达什么都没有说,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写法2: 老常劝酒的话音刚落,李达一声不吭,端起酒碗汩汩汩地喝干了。
两句话描绘的是同样的事情,老常劝酒,李达没有回复,喝完了一碗酒。可是,两句话所表现的李达的性格、形象却有所不同。第一句话中的李达,让人感到他情绪的厚重,举止沉稳、洒脱。而第二句话中的李达却有些莽撞、粗鲁,可能也没什么文化。
语气、文气最后形成的就是“文章的气场”。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妙,但大家读文章时是能感觉到的。好的文章,对读者自有一种内容以外的影响力,不仅让读者感觉到一种气氛,比如宁静、空灵、浪漫、悠闲、恐怖、紧张、悲壮、愤怒等,也具有说服力,让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写作练习5:写作想提高,离不开刻意练习。大家加油~~
这次的主题是依据练习1妻子对丈夫买西瓜的两种语气的评价分别扩充成一篇短文,600-800字。
练习2:把“你起床早”这句话改成疑问句、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四种句式
练习1:设想一个情景,来写出两种语气。
比如:西瓜刚说上市,价格偏贵,3元/斤,丈夫买了一个西瓜回家,妻子说:你花30元买了一个大西瓜。
两种语气是赞扬和批评。
5. 语气训练: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有语气问题。尽管写作不可能真的像说话那样,有声调来配合语气,但是文章创作可以用其他方式达到声调的效果。比如用语气词、对同义词的选择、对句式的选择等等。这方面内容也很丰富,需要平时阅读时用心体会、注重积累,写作时留心、刻意去表达。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聊做说明:
例1:妈妈说,“青青,赶紧去写作业吧,写完早点睡觉。”
青青说:“好咧。” 或者 青青说:“那好吧。”
这是语气词对语气的表达。大家可以很容易从青青的两个回答中感受到青青的情绪。如果我们要写的情节是青青很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写完作业,和妈妈道晚安,安心睡觉,用第一个回复就非常符合情景。倘若将第二个回复用在这个场景中,则让人感到不顺畅,至少不形象。
但是,如果想要写的是青青还想玩儿,不情愿去写作业,妈妈嫌青青回复得不痛快、态度不好,开始批评青青,最后演化成大人吼、孩子哭的典型作业场面,则用第二个回复就很贴切。用第一个回复则构不成导火索,不能引出下文。
例2:妈妈说:“青青,抓紧时间,把这几页练习早点作完了,就能睡觉了。”
或者:妈妈说:“青青,别磨磨蹭蹭的,把这几页练习赶紧对付完了,好去睡觉。”
这是同义词的替换对语气的表达。第一句中,妈妈的态度是温和的,充满了关爱。第二句则表现出妈妈的不满、无奈,嫌青青磨蹭。如果场景有表达情绪的背景灯光,第一句是暖色的,第二句是冷色调。
如果接着往下写,第一句话后面的情节可能是安宁、平静的,第二句话后面的情节很可能是青青和妈妈的互怼,争吵,青青的消极怠工、妈妈的更多埋怨、批评。
例3:妈妈说:“青青,干嘛呢?快点来写作业!”
或者: 妈妈说:“青青,来啊,抓紧时间来写作业。”
这是句式选择对语气的表达。反问句、祈使句常常表达出“不友好”、“强势”的语气。建议在写作和平时说话中都慎用。有些人说话总是“横着出来的”、“太占地方”,与不善于选用适当的句式很有关系。
写作中也有这样的情形。有些人写文章,喜欢用问句来引出话题,比如,“你们知道我周末都干嘛了吗?”这样的写法其实不大有趣。一些读者读了这样的句子,很容易在心里回复说,“你干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并不想接着读下去。还有的作者喜欢用批判语气来开端,比如,“对这个问题,如果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是非常危险的!”这样也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好感和阅读兴趣。
但是太平淡的语气也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建议写作前酝酿情绪。写作,就是一场诉说。如果你想和别人说你的观点,讲一个故事,你怎么开口呢?怎么在对方不想听时吸引对方听下去?怎么样唤起对方的共鸣?在整个诉说中,如果希望能让对方听完、听进去,一定不是用一种语气。写作也应如此考虑。写之前有设想,边写边调整,在遣词造句时为具体的语境配合适当的语气。
写作中的语气运用关系到文章的细节。文章整体的气场问题,我们下一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