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0724阅读:
金字塔原理(文末附有全书思维导图)
书本简介
《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被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 & Company)聘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她创建的金字塔原理被广泛的应用于报告、备忘录、研究论文等。
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甚至是所有人而言,一个良好的逻辑思考能力是非常必须的。如果人人都具备一种优秀的逻辑能力,那么我们在工作上的沟通会顺畅得多。本周阅读书目是《金字塔原理》,下面我会与大家分享“金字塔原理”的主要内容与其应用方法。
本书包含了四大方面的内容: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这四大方面的内容非常之多,我就不一一罗列内容了,大家可以参见文末的思维导图。在此,我会重点介绍“什么是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和“如何运用金字塔结构”。
一.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就是如图所示。简单来说,全文只能包含一个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下有N个第一论点,每个第一论点下又有N个第二论点……每一层都是下一层的概括和总结,而每一层又是上一层的解释和支持。因结构上类似于金字塔,所以这样的行文结构被称为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tructure)。
二.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
从金字塔的基本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严密的逻辑关系。
1. 金字塔构建的基本原则
主题:全文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向上:每一层思想都是对其下一层思想的总结和概括
向下:每一层思想都是对其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横向:每组思想归属于同一逻辑范畴,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
逻辑顺序包括:演绎顺序;时间(步骤)顺序;结构(空间)顺序;程度(重要性)顺序。而在采用具体的逻辑顺序组织文章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清两种逻辑关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进而根据具体的逻辑关系来选择合适并切合主题的逻辑顺序。
四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北京、纽约、伦敦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两种逻辑关系
如上图所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考和解决步骤,下面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有个更清楚的认识。
例子1:
鸟会飞—我是一只鸟—因此我会飞。
这个例子中,大前提是“鸟会飞”,小前提是“我是一只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会飞”,这个是典型的演绎推理;
例子2:
日本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美国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德国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归纳:投资商们正在对中国投资。
这个例子中,句子结构是一致的,那么仔细查看各个组成成分就会发现,除了句子的主语之外,别的成分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找到主语“日本商人”、“美国商人”和“德国商人”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总结为“投资商们”,就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投资商们正在对中国投资”。
在归纳总结的时候,应找到某些思想的共同特点,而且我们知道表达思想的语句必定有一个主语和谓语组成的结构。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查看这一组思想是否具有某种共性: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这里说的“同一类”不是指完全相同,而是指属于同一范畴,或能够用同一个单一名词表示。如果句子主语相同,就要找出谓语之间的共性;如果句子谓语相同,就要找到主语之间的共性(例子2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主语和谓语都不相同,就要找出隐含意义之间的共性。
如此大篇幅地介绍两种逻辑关系,是因为其对四种逻辑顺序的组织来说很重要。总的来说,演绎推理一般用来组织演绎顺序;归纳推理则较多地用于时间(步骤)顺序、结构(空间)顺序和程度(重要性)顺序。
2. 内部结构
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包括三种: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序言的结构
纵向关系
指的是以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来组织文章,这种结构可以激发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金字塔结构的每一个方框就是一个思想,这个思想是可以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疑问的语,目的就是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进而在下一层次进行回答,并且再次因此传递新的信息,引起受众的疑问。直到最后一层思想是被受众认可的信息,这一层思想也就成为金字塔最底部的一组思想,不会再引起新的疑问。
横向关系
指的是每组思想中的逻辑关系。如上所述,逻辑关系包含两种,分别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也就是说,横向关系上的每一组思想,要么具有演绎推理,要么具有归纳推理。
序言的结构
在组织文章时,我们一般不会第一句话就写中心思想,大多会介绍下背景等信息。那么介绍背景等信息,引起中心思想的部分就称为“序言”。金字塔结构中,序言可以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背景、冲突、疑问、回答。即序言应向读者说明“背景”(Situation)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背景中发生了某件事情或者“冲突”(Complication),使读者提出文章将要“回答”(Answer)的“疑问”(Question)。
三.如何运用金字塔结构
了解了金字塔结构的基本原则和内部结构之后,我们就更能明白地将金字塔结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下面分三个步骤来阐释“如何运用金字塔结构”:
序言的写法
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法
序言的写法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要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作者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疑问的答案上。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来组织序言,能很好地组织读者已知的信息,也方便作者构思出文章的结构。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为“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序言应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想要写好一个序言,只需记住以下三个原则: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 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三要素:背景、冲突、答案
3.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结构符合我们的思考习惯,因为我们在开始思考的时候最容易确定的是,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主题的了解情况。因此也较为通用一些。
那么,如何自上而下地构建金字塔结构呢?
分为5个步骤:
1. 提出主题思想。
2.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5.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
与自上而下法相反,在我们还没有想清楚金字塔顶部的时候,比如,无法确定要讨论的主题思想,不清楚读者的疑问,有时候无法确定读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在这些情况下,可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论点)层次着手,自下而上的思考金字塔结构。
那么,如何自下而上地构建金字塔结构呢?
分为3个步骤:
1. 列出想要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研究书中的每个案例,因此对金字塔结构的运用方面还有待欠缺。目前写的这一版读书笔记大多是对书中理论的梳理和概括,之后我会再次研读,争取给大家分享有关“金字塔实战”的文章。
照旧,奉上全书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