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莫菲
昨晚加班到十一点半回家,室友问我:“你活动都弄完啦?”
我说:“没有啊,我就是回来睡个觉而已。”
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的回答。
那一刻,真算是get到了“丧”的内涵与精髓。
现在网络上的“丧”文化特别流行,尤其深受在大都市里奔波的人欢迎,各种毒鸡汤灌得人毫无脾气,还衍生出很多段子,很多精彩表情包。
以前我是不太懂,但是现在我能理解了。
不管是毒鸡汤,还是“丧”文化,用文字包装起生活里的真实万象,写的都是在大城市里奋斗的人生百态,简直是直击心灵,说到了心坎儿里去。
像我最近为了活动预热要做海报,想着往人群靠拢的时候,不知不觉也就往“丧”那边靠了,还写得特别得心应手,特别有感觉,尤其写加班狗和单身狗、失恋女生的时候,简直都不用编了。
因为,那写的就是我自己啊。
“你懂得”和“我懂你”
以前我喜欢看很多正能量的日剧、电影,喜欢看轻松愉快剧情简单的东西,喜欢写轻松愉悦结局美好的故事,觉得这些传递正能量的东西能让自己变得积极向上,勇于面对生活。
当然,现在我仍旧喜欢。
只是突然就明白了,正能量比不过“丧”文化的理由所在了。
正能量告诉我们,痛苦难过都是暂时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你要擅于发现,你要懂得珍惜,你要忘记那些不愉快,然后积极面对人生。
这些道理,其实我们都懂。
身处大城市的我们,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在如此残酷的生活现实下,或艰难或小心地生存,就算看似轻松快乐那也是表现出来的居多。
但我们明白,生活仍在继续,事情还是得做,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避,仍旧要去面对。
正能量告诉我们的,都是我们懂的道理,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的,是“你懂得”的事情。
既然我都懂,那我为什么还要听你说?
相反的,“丧”文化跳过了这一层不痛不痒的洗脑,用透彻心扉的文字告诉你,其实“我懂你”。
因为它说出的都是我们的心声。
你加班到凌晨两点,我懂;你为什么至今单身,我懂;你为了生活多么不易,我懂……
这份“认同感”,这份“感同身受”,恰恰是身处在大城市,自觉是孤身一人默默奋斗的我们最需要的。
无论如何,生活仍得继续,我们懂的,可是,又有多少人懂我的不易?
正能量就像长辈,告诉你“要学着成长,学会承担”,“丧”文化却像你的朋友,跟你说“我懂你的辛苦,因为我也是这样”。
一个是上帝视角,居高临下,一个是平等心态,发自肺腑。
换了你,你选哪个?
你想成为的那个“TA”
正能量和“丧”文化针对的对象往往是“你”。
于是我又想到现在也很火的“励志系”和“治愈系”。
励志系之所以和正能量不同,是因为它讲的不是“你”,而是“TA”,但却并非与你无关。
每个人生活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么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板”、“别人家的公司”、“别人家的男朋友”之类的人物存在吧?
治愈系说的,就是“别人家的生活”。
当你没日没夜加班的时候,TA却在全世界到处浪;当你为这个月就要揭不开锅而烦恼的时候,TA却一天一家美食店不重样地吃;当你暗自感叹赘肉难减的时候,TA却在朋友圈晒TA的马甲线A4腰……
为什么TA能这么励志,我怎么就不可以?
相比之下,治愈系更多说的可能就是与你无关的TA的生活了。
这一类最典型的代表或许就是日剧、日漫了,讲的或许是柴米油盐,或许是平平无奇的生活,但是看的人莫名会觉得内心安静,会令人心驰神往,会想到“我也想变成那样”。
不管是上面说的哪一种,说到底,贴近的都是生活,都是人的内心,也正因如此,才能流行起来。
我想说的是,不管你选择了正能量,还是“丧”文化,也不管你憧憬的是励志系,还是治愈系,但你要明白,那都是生活本身。他们想告诉你的,也绝非是要逃离,而是要加油。
不管生活如何,仍需面对。
所以,美好的早晨到来,该去上班了。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4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