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警告:全文约1.1万字,阅读需要19分钟。
温馨提示:本书讲的是互联网运营工作,专业性较强,没有经验的同学阅读本书会感到困难和枯燥,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阅读。
2020年的互联网行业,产品的创新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比如说你想做一个网站或者APP,你不需要自己发挥创意,你可以直接去抄袭模拟。
有很多东西比如注册流程、操作界面、板块分类等等,已经有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把这些东西探索得非常成熟了。
从行业趋势上来说,想在产品上做创新已经越来越难,大家的网站和软件产品都高度相似,同质化严重。
因此,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重点也慢慢的从产品向“运营”上倾斜,这已经是一种时代趋势。
从2016年至今,“知识变现”、“内容付费”、“网红经济”等概念的火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说运营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很奇怪的是,有不少同学做运营感到很迷茫。
感觉自己是打杂的,什么琐事都做,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好像什么都会一点,但是又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扎实技能;
时常对运营工作感到厌倦和疲惫,对未来没有信心;
工作两三年了,薪资没涨职位没升,也不敢跳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运营工作虽然门槛低、趋势好,但是它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又善于变化,想要做好运营工作还是有难度的。
那么,关于运营工作的大致逻辑框架、具体的工作方法、需要的能力素质等等这些问题,有没有成熟的、有用的理论作为指导?
当然是有的,在《运营之光2.0》这本书中,作者从实战和经验的角度来说明了运营的概念,并且对于运营的逻辑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很有阅读价值。
作者黄有璨是在线学习社区“三节课”的创始人,曾在多家互联网公司当过运营总监,有过8年互联网运营经验,同时也是36氪等专栏的签约作家。
本书的副标题是“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说明本书不是一本纸上谈兵、堆砌概念、脱离现实的心灵鸡汤。
相反,这本书实际上是在讲作者自己8年运营工作的经验和总结,有一点个人传记,或者说工作总结的味道。
从读者评价来看,《运营之光》这本书被评为2016 年度豆瓣“十大商业经管类书籍”,深受市场欢迎和推崇,说明本书应该是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和指导意义。
因此,任何一个互联网从业者阅读本书,必定都会有所收获。
《运营之光2.0》和1.0有什么区别?
2.0比1.0多了7万字的观点和案例,2.0是1.0的升级版,所以你可以直接从阅读2.0开始,不必按照从1.0到2.0的顺序阅读。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不适合展开讨论所有细节,而且我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就对原著内容进行了拆散重组,并且只分析其中最有价值的几个观点,旨在帮助你梳理原著的逻辑和精华内容,希望对你有启发。
由于本文字数较多,为方便阅读,在此简单说明文章大致结构:
01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运营?
02 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是在打杂?
03 内容运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04 用户运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05 产品运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06 对本书的总结和评价
如果对于这些内容不敢兴趣,请不要往下阅读。
01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运营?
有很多人对于“运营”这个概念有五花八门的解读,但是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有以下两种:
定义1:运营是让产品和用户发生关系,并且维护这种关系从而采用的一切方法和手段。
定义2:运营是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的集合统称。
本书的逻辑主线就是按照定义2来展开说明。
用户运营:涨粉、赚钱,具体一点说就是拉新、促活、留存、转化、裂变(增长黑客AARRR模型)。
内容运营:做图片、音频、视频、写文案、管账号。
活动运营:策划活动、主持活动、统计数据、总结活动。
产品运营:负责某个具体产品的用户建设、内容建设与活动建设。
虽然说运营工作可以大致分为这4个板块,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业务中,这4个板块并没有非常明显的边界,而是存在了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复。
比如说,设计产品图片、撰写产品文案,既算是产品运营,也算是内容运营。
比如说,描绘用户画像、监测用户数据,既算是用户运营,也算是活动运营。
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某一个具体工作归纳到四大运营模块中的一种。
如果把这4个板块继续往下细分,可以延伸出更多类型的运营,比如说:微信公众号运营、APP软件推广运营、SEO/SEM运营、广告投放运营、网络游戏运营、淘宝店铺运营、微信社群运营、等等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运营工作确实有点复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互联网运营”这个概念才会让外行的人难以理解,才会让普通人看起来很迷糊。
但如果你是一位运营从业者,你就很有必要花时间研究清楚运营的概念是什么。
除了对于运营工作的直接定义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运营和其他工作进行对比,以此来加深对运营的理解。
比如说,运营工作和市场工作就有点像。
运营需要写软文搞活动,市场也要干这些活。
但是运营和市场也有很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区别是运营需要对具体数据负责,而市场不需要。
同样是写一篇广告软文,运营需要尽量让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涨粉数超过3000,注册用户超过1000,下单买货的用户超过100个。
而市场只需要确保这篇文章被一部分人看到,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宣传,品牌得到了传播,就够了,就算是把工作给做好了。
再比如说,运营工作和产品工作是紧密相连的。
简单来说,产品就像生孩子,运营就像养孩子。
这种说法不算100%准确,但大致上也是对的。
对于“互联网运营”这个概念的理解,知道上述这些就足够了。
02
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是在打杂?
很多人做运营感觉自己就是个打杂的,他们时常会碰到下面这些情况:
感觉工作业务又多又乱,做事缺乏逻辑,整天都在瞎忙;
好像什么事情都会一点,但是又没有哪一项是特别擅长的;
好像做了很多事情,但好像什么都没做,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活动中接触到的人比较多,实际情况又复杂多变,不知道关键点在哪。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他们缺乏合理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意识,或者说缺乏“心法”。
在本书中作者提到了11种心法,包括:目标意识、效率意识、回报后置意识、精益创业思维、对新鲜事物高度敏感、当自己当成用户、运用更具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等等等等。
在反复多次阅读原著之后,我认为在这么多的心法当中,有三个心法是作用最大的,分别是: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
心法1:流程化思维
普通运营在面对问题时喜欢简单粗暴的直接拍脑袋下决定,看到什么就做什么。
但是一个优秀的运营在碰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步骤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同样是策划一个线下见面会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给公司的微信公众号涨粉,没有流程化思维的小明就想直接在活动现场放个二维码就完事了。
而具备流程化思维的小红却不是这样想的,小红设计出了一个活动流程,把活动分为五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活动宣传阶段:
小红确定了宣传文章的发布时间是下午六点,每隔两天发一次。推送渠道是在微博、知乎和公众号同时推送,活动时间确定在了10月10号,地点是广州市天河区汇丰大厦,嘉宾有马化腾、马云和刘强东。
用户报名阶段:
小红把活动名额限制在了2000个,想要参加活动的同学先必须关注公众号,并且在朋友圈发布宣传海报。单单这个环节,就让公众号涨粉10万。
等待活动开始阶段:
报名成功之后再过7天才能参加活动,在这7天的等待时间里,小红给每位参与者都发送了一份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邀请函,让他们在朋友圈炫耀。并且电子邀请函上有公众号的二维码,这个环节又让公众号涨粉20万。
活动进行阶段:
除了常规的现场活动环节以外,小红决定再搞一点新鲜好玩的东西。小红在活动现场放一个变形金刚的模型和一个功夫熊猫的玩偶,所有观众可以发送自己和变形金刚的合影到自己朋友圈,朋友圈留言最多的观众可以拿走一台苹果手机作为奖品。
活动结束阶段:
小红组建了一个“活动现场观众交流群”,在活动结束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红都让这个微信群保持活跃状态,并且持续不断的推送公司的公众号产品信息。群成员之间也都保持着愉快轻松的互动关系,这波操作又让公司的公众号涨粉100万,盈利2000万。
若干年后,小红凭借流程化思维成为世界首富,小明还是月薪3000干到老。
(上诉举例的数据是我胡扯的,目的是增加一点趣味性,请不要当真)
所以,当你感觉“工作业务又多又乱、做事缺乏逻辑、整天都在瞎忙”的时候,就可以用流程化思维来解决。
心法2:精细化思维
运营工作的涉及范围广,时常需要处理的大量的细节和琐碎事务,面临的问题也是复杂多变的。
说想要做好运营,就必须把大问题拆分成小细节,并且对于细节有足够强的掌控能力,这就是精细化思维。
作者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他的一位同事曾经就用Excel表格工具把“微博运营”这个大问题切分为大量小细节。
首先是微博内容规划,有一张“栏目规划表”。
在这张表格有栏目规划、素材来源网站、内容分析、内容范例等细节划分。
比如说栏目规划可以是职场技能、创业知识、管理学、办公软件等等。
然后是微博的发送时间和发布内容,有一张“微博排期表”。
在这张表格中,有几月几号、几点几分发什么具体内容的详细安排。
关于素材积累的问题,也有一张“微博素材表”。
在这种表格中,详细记录有素材分类、素材内容等。
这就是精细化思维,把大问题拆分成小细节,并且牢牢控制住所有细节。
原著中提及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我认为精细化思维应该还包含有数据化思维才对。
数据化思维,就是说运营人员应该善于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能根据数据结果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据记录是运营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数据反馈,我们就不知道自己的运营工作是否有效,更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价值在哪里。
比如说你想要增加用户数量,这些数据至关重要:涨粉数量、APP下载数量、用户注册数量、网页访问人数。
比如说你刺激用户消费,这些数据必须重视:付费用户数、人均贡献收入、投资回报率、付费金额总数(日/周/月/年)。
所以,当你感觉“好像做了很多事情,但好像什么都没做,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价值”的时候,就培养自己的精细化思维吧。
更多细节就不在此展开说明了,有兴趣的可以多去网上搜索。
心法3:杠杆化思维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就是杠杆原理。
而杠杆化思维就是说:从复杂事物中找出关键点,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局。
运营工作需要面临复杂多变的情况,能把复杂事物简单化,这就是杠杆化思维。
解决好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其他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说你的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肯定和认可,怎么办呢?
你可以先找到一小群关键用户,给他们制造超出预期的体验和惊喜,再让他们影响带动其他用户。(小米手机就是采用这个策略)
再比如说你想举办一个活动,但是没有什么人想参加,怎么办呢?
你可以先搞定一个关键的大人物,让他愿意来参加活动,最好还能帮你宣传一波,这样绝对会有很多人对你的活动感兴趣。
再比如说,你觉得自己好像什么事情都会一点,但是又没有哪一项是特别擅长的,怎么办呢?
那就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某一项专业能力,可以是写作能力,可以是逻辑能力,还可以是英语能力、演讲能力、办公软件掌控能力、修图能力、摄影能力,等等等等。
当你做某件事情比80%的人做得都好,你就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就可以以此为支点,去撬动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资源向你倾斜。
上述内容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3个心法,还有另外8个心法就不在此赘述了,感兴趣的同学请阅读原著,想了解更多内容还可以上网搜索。
03
内容运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1、确定内容定位
比如说“凯叔讲故事”这个公众号,定位就是“儿童教育、讲儿童故事”,内容方向非常清晰明确。
它讲了10000个儿童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配套语音。还写了3000多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教父母如何管教孩子。
它没有讲“小龙虾怎么制作”、“苹果手机值不值得买”、“美国能不能打赢中国”之类的话题,它的内容永远只有一种:“怎么教育好小孩”。
它的定位是如此的明确,风格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让人看过一眼之后就再也忘不掉,即使没有孩子的人,也牢牢记住了有这么一个公众号。
定位清晰,读者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风格独特,读者才会对你印象深刻;内容充实,读者才会觉得你有用。
“凯叔讲故事”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2、UGC内容社区的搭建
作者认为,在在互联网行业有且只有两种内容生产模式,分别是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Content,专业内容生产模式)和UGC(User 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PGC是你请人来写内容,比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首页、腾讯首页。
UGC是你让用户自己写内容,比如社区、论坛、知乎、豆瓣、微信群。
如何搭建一个PGC系统?
PGC系统的搭建过程比较复杂,是老板和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和绝大部分人都关系不大。而且本书的这部分内容讲得不太好,观点分散杂乱,阅读难度大,在这里就不过多展开说明了。
我们来看看如何搭建一个UGC系统?
有5个具体的步骤,可以参考原著中的配图3-11。
以知乎为例,知乎是最大的中文问答社区,你可以在知乎上面提出任何自己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回答其他人的问题。
第一个环节,内容初始化。
2011年知乎刚刚上线,整个知乎的话题都是聚焦于互联网和创业,其他类型的问题不允许出现,让用户讨论和关注的范围有一个焦点。
第二个环节,少量用户加入生产。
知乎邀请了一批包括李开复、雷军在内的专家名人过来解答问题,这些名人在他们所在的小圈子里很有影响力,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有一个叫知乎的神奇网站。
第三个环节,内容生产者激励。
知乎对于自己邀请来的一大批专家非常重视,自己公司的员工甚至是CEO本人都跑去给专家点赞、评论、互动,甚至还直接给奖金分红,给足了这些专家存在感和影响力。
第四个环节,让更多新用户进入。
知乎把自己社区的优质内容对外做了广告宣传,吸引更多吃瓜群众的关注和好奇。由于知乎的问答内容确实帮助了很大一部分人解决了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困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知乎。
第五个环节,鼓励和引导更多用户加入生产。
知乎每天都会选取一些社会热点和明星新闻放在首页,吸引用户进行提问或者回答。并且一些人通过认真回答问题收获一批追随者成为了知乎大V,赚到了不少金钱和关注度,这个机制更加刺激了网友认真回答和提问。
后来,知乎就成了世界最大的中文问答社区,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为什么我在这里花这么多篇幅介绍UGC的系统搭建?
因为在我们在做社群运营时,可以借鉴运用UGC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说一个即使是只有50人的微信群,也应该确定主题和初始内容,再设法激励群成员发表观点或提交作业,让用户自发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持续为你提供价值。
3、转化型文案的写作方法
写文案可能是一个运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频次最高的工作。
转化型文案就是包括广告软文、促销广告在内,那些让你看了之后就想掏钱包的文字。
书中介绍的方法有下面5种,可以参考借鉴。
方法1:傍大款和刷新观念(下面的举例摘抄自原著)
(常规型标题):
《如何从0开始运营一个优秀的微信公众号》
(傍大款型标题):
《这个微信公众号,如何在单点上可以比罗辑思维还NB?》
(刷新观念型标题):
《5个月,0预算0基础,他们就这样超越了60%的同类微信大号》
方法2:发散性提问思考(下面的举例摘抄自原著)
常规型标题:
《Papi酱昨天在上海举办了一场拍卖会》
分析的事情本身够不够刺激?
《一场2200万拍卖会背后的操盘逻辑深度分析》
分析的事情跟谁有关?
《罗振宇和Papi酱,是如何操盘完成一场2200万的拍卖会的?》
是谁来分析的?
《一个10年运营总监眼中,Papi酱2200万拍卖会的操盘逻辑》
是怎么分析的?
《通过6个重要事件+15个关键点,揭示如何成功运作一场2200万的拍卖会》
相关分析和事件可能还跟谁有关?
《最该来学习这场2200万拍卖会的,可能是新浪微博》
理解了这个分析,可能带来什么?
《看懂了这场发布会的操盘逻辑,你才知道为何罗振宇投给Papi酱的1200万一点也不贵》
假如以上均不符合,则可考虑人为强力背书
《这是一篇让罗振宇本人都大呼“牛逼”的罗辑思维操盘案例分析》
方法3:用干货激发兴趣(下面的举例摘抄自原著)
比如说这篇文案:
引起注意:"给想写好文案的童鞋"。
激发兴趣:"整天为文案抓耳挠腮的童鞋,别一个人纠结了!@第九课堂-小马宋 开了一个文案训练营,面试选拔10名童鞋, 倾囊所授十多年经验”。
促进行动:“想参加的童鞋,请猛击链接了解详情→#第九课堂......”。
勾起欲望:“老师曾凭借文案一年半连升四级,曾为奥美、蓝标创意总监,附图是他为培训班出的作品!”
方法4:SCQA结构(场景-冲突-问题-答案)
这个举例是我自己想出来的^_^
他叫小明,是一名高中生。(场景)
小明成绩不好,天赋平平,但是又想考清华北大。(冲突)
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呢?(问题)
这套《XX38套》练习题,非常有用,一定能帮助小明。(答案)
顺便一提,SCQA结构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理论,我之前也写有文章介绍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方法5:自问自答
这个举例也是我自己想出来的(*^__^*)
小明准备开一节英语发音课程,专门教美式英语的发音。
Q:这个课程适合谁以及不适合谁?
适合对英语口语感兴趣,想要说出一口漂亮流利英语的人。不适合对英语没兴趣或者只是想应付考试的人。
Q:小明是谁?
小明是全国十大优秀英语教师之一,被外界赞誉为英语教父。
Q:课程价格是多少?需要花多长时间来学习?
课程统一定价9999元,需要每天一小时,坚持学习30天。
当然,内容运营的工作远远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
比如写专业文章、写日记、写感悟思考、设计绘画图片、写视频脚本、在镜头面前表演、做视频特效和字幕,等等等等,这些也都是属于内容运营。
本书只是叙述了内容运营工作的其中一个小部分,想了解更多这方面情况的同学,可以去网上多多搜索提问。
04
用户运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用户运营大体上可以理解为涨粉和赚钱,具体一点说就是拉新、促活、留存、转化、裂变,这个也是增长黑客AARRR模型。
具体到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业务上面,用户运营的工作又会有一些变化和不同,并不会100%的完全符合AARRR模板,但是大致上的逻辑肯定是相近的。
下面来简单说说这5个细节。
1、拉新,在外部市场拉取一批新客户来用自己的产品,这就叫“拉新”或者说“增长”。
拉新有很多手段,比如说内容铺设、第三方推广、活动营销等等。
比如说美团外卖APP,其运营团队持续在百度、微博、知乎等平台发布文章和帖子,回答“哪里的外卖好吃?外卖怎么点?送外卖赚钱吗?”之类的问题,这就叫做内容铺设。
每当有人在网上搜索“外卖”这个关键词时,跳出来的搜索结果10个有9个是关于美团外卖APP的,那这个人瞬间就会对美团外卖产生信赖感,自然而然就从路人变成了用户。
同时,美团外卖还花大钱请一些微博大V等名人介绍自己,给腾讯公司一笔广告费让自家广告出现在所有人的朋友圈里,这就叫做第三方渠道,也叫做广告投放。
另外,美团外卖还在线下到处发传单,到处搭建广告牌,说自己将会在国庆节举办“免费吃外卖”的营销活动,并且还真正让普通群众吃到了免费的午餐。就这样,美团外卖一天时间就有了100万新增用户,这就是活动营销。
2、促活,促进用户的活跃度,让用户提高对于产品的关注度。
一般的用户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使用你的产品或者关注你的账号,兴趣不是很浓厚,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一忙起来可能就会把你忘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搞一些动作来焕发用户的热情,让用户活跃起来,最好每天都使用你的产品。
具体的方法有发红包、抽奖、激发竞争、营造稀缺、赋予尊重等等。
比如说拼多多这个APP,在刚开始没有多少用户时,每天都给用户发10元购物红包。每隔一个月就举办苹果手机抽奖活动,随机给10名用户免费送手机。每天都举办限时秒杀活动,在晚上7点到8点购物就能低价购买商品。
再比如说微信运动,设置有步数排行榜来激发竞争,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和朋友走路步数排名。然后它还会给排名靠前的用户发奖状,称呼用户为“运动达人、健身大神”,用户也能感觉到荣誉感,感觉自己很有面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
3、留存,也就是让用户愿意坚持留下来用你的产品,一直保持对你的关注。
有些用户在你这里注册账号之后就再也不来用你的产品了,或者关注了你的公众号之后就再也不来看你的内容了,这部分用户也叫做“僵尸用户”或者“流失用户”。
我们需要把这部分用户喊回来,这就叫做“留存”,或者说“用户召回”。
一般来讲,用户召回都有三个步骤:分析用户、制定策略、执行策略。
比如说滴滴打车这个APP,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用户登录人数突然少了10万个,经过分析之后发现是用户选择了竞争对手“曹操专车”的产品。
滴滴打车的公司管理层在经过激烈讨论之后,制定出了一个“打车送红包”的活动,并且给用户发了邮件和短信,通知用户来领红包。
滴滴打车不仅按照计划送出了100万金额的红包,而且还进行了用户调查,让用户对自己家的产品和服务提出建设。就这样过了不久,之前流失的那10万用户都回来了,而且顺便又多增长了20万用户。
4、转化,就是让用户花钱买自己家的东西。
可以参考上文提到的“转化型文案写作方法”,除此以外,原著中也没有提到关于“转化”的更多方法,想了解更多情况的同学可以去网上多多搜索。
5、裂变,让老用户介绍新用户来用自己家的产品。
比如说支付宝这个APP,会让一部分老用户邀请从来没用过支付宝的人来注册,只要新用户激活了支付宝账号,就给介绍人100元现金红包。
比如说某个教育公司,会让老学员介绍新学员来报名,只要新学员报名成功,就给介绍人一个2000元折扣优惠卷。
05
产品运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上文说到,产品运营是负责某个具体产品的用户建设、内容建设与活动建设。
意思是说产品运营也利用到了其它三个运营板块的知识能力,只不过是因为他是针对于某个特点产品的,同时又有一套单独的运营策略,所以才会被单独划分出来。
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产品就像生孩子,运营就像养孩子。
或者说产品就像打地基,运营就像盖房子。
地基打得好,房子才盖得高,房子盖得越高,你就越赚钱。
在产品的基础上搭建一个运营体系,这也是属于产品运营的工作。
搭建产品运营体系,大致分为5个步骤。
1、保证基础业务。
比如说滴滴打车的基础业务就是打车,美团外卖的基础业务就是点外卖,网易新闻的基础业务就是看新闻。
基础业务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有所缺失或者做得不好,产品很快就会衰败。
就像百度搜索引擎的基础业务是搜索信息,但是在2016年有一个叫“魏则西”的年轻人在百度上搜索到一家医院,花了20多万治病没治好,反而错过了正常的治疗方法。
魏则西最终于2016年4月21日去世,这件事情给了百度公司巨大打击,百度从此之后迅速开始衰败。
2、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拉新、用户增长,让用户数量变多。
“节流”就是留存、用户忠诚,让用户愿意一直用你的产品。
比如说滴滴打车的运营人员发现只要每天发布一篇文章,就能固定增加1000个用户。只要每天花10万元给别人做广告,就能固定增加3000个用户。
另外,滴滴打车还发现100个新用户当中,有30个是注册之后就再也不会登陆的,有20个是注册半年之后就流失了的。
所以在2014年下半年,滴滴打车就给新用户“首次打车可以免费”的手段留住了注册过后的用户流失,然后又每隔1个月给老用户30元打车红包的方式留住了注册半年过后的用户流失。
作为产品运营,有必要把开源和节流的动作固定下来,每天都重复,保证产品的持续发展。
3、引导用户做出关键行为。
一个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时,只要做出了某个关键行为,就能体验到产品的核心价值,从而对产品产生认可和信赖。
比如说微博用户的关键行为就是“关注别人”和“发微博”。
支付宝用户的关键行为就是“付款”和“收款”。
京东商城用户的关键行为就是“完成一次购物”。
知乎用户的关键行为就是“提问题”和“回答问题”。
微信公众号用户的关键行为就是“点赞”、“转发”、“打赏”。
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用户做出这些关键行为。
4、维护核心用户。
一般来说,一个产品80%的利润都是有20%的用户创造的。
比如你是开直播的,有100个人看你直播,但只有20个人愿意花钱打赏你,这20个人就是核心用户。
这20个人就是你应该重点维护的,你可以对他们多次表达感谢,给他们更多的福利,和他们更进一步的交流沟通,这就叫做“维护核心用户”。
5、定期搞特殊活动。
比如说,手机淘宝APP在7月份搞了一次“开宝箱”活动,开到宝箱的用户可以获得2000元的现金奖励。
然后在8月份,手机淘宝搞了一个“有奖竞猜”活动,答对问题最多的用户可以获得一台最新的华为手机。
9月份,手机淘宝搞了一个“砸金蛋”活动,幸运用户可以砸出一张天猫超市8折折扣券。
10月份,手机淘宝搞了一个“幸运大闯关”活动,在不同的关卡设置答题、唱歌、画画、猜谜等有趣内容,闯关超过30关的用户可以获得一台海尔洗衣机。
11月份,手机淘宝搞了一个“双十一购物节”活动,有海量的产品会在这几天打折,过期之后恢复原价。
事实上双十一也称为“全民电商节”,商家可以在这一天清库存,消费者可以在这一天低价购物,至少看上去是两全其美的。
产品运营的内容,远远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
原著中还提到一个观点:根据产品发展阶段,应该选择不同运营策略。
产品发展阶段,具体包括探索期、快速增长期、成熟稳定期、衰退期等等。
这部分的内容就不在此展开说明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阅原著。
另外原著中也没有把产品运营的所有细节讲清楚(其实也做不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去网上搜索,书中只是给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和逻辑。
06
对本书的总结和评价
《运营之光2.0》这本书的内容体系足够全面系统,视野格局足够庞大高远。
书中既有对于实际工作方法的指导,也有对于思维心态的点拨。
部分案例也值得我们反复研究,甚至还可以直接模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总的来说,这本书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
这本书可以作为互联网运营工作的指南针,对于一脸懵逼的门外汉、刚入行的新手小白或者深感迷茫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就是指路灯塔。
个人认为全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这4点:“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转化型文案的写作方法”。
至于说有没有最最核心的观点,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本书,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这本书就有点类似于《新华字典》、《百科全书》的味道。
虽然说本书确实很棒,但是有一些小缺点我还是忍不住说一说,希望作者和其支持者不要打我。(狗头保命)
缺点1:某些地方不够全面。
在书中第3章《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工作方法》中,对于内容运营的叙述不够全面,个人认为可以补充“常规文章的创作方法、写作能力的提升方法、短视频的生产和运营方法”等等这些内容。
另外,关于“活动运营”的说明文字太少,个人认为可以再多补充一个章节专门来讲活动运营,好好讲讲类似与“常见活动类型、活动策划案的写法、活动执行常见问题、活动数据的监控”等等这些细节问题。
缺点2:某些地方阅读难度大。
部分章节和文字需要反复阅读琢磨才能理解,比如说《PGC型的内容生产生态如何持续》这一个小章节,这对于没有运营新手来说不是很友好。
缺点3:某些地方举例不当。
比如说第三章《懂球帝的教科书级运营案例》和第四章《跟齐俊元聊Teambition的用户增长和运营底层逻辑》,这两个案例就让人很难理解,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感觉作用不大。
当然每一本都是有缺点的,我也感觉自己是有点苛刻了,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味道。
总的来说虽然有些小缺点,但是瑕不掩瑜,我仍然强烈推荐你阅读本书。
最后,关于互联网运营,我这里再推荐一些相关书籍,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去网上搜索。
今天就写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全文完------
作者简介:逍遥耀,喜欢阅读,更喜欢思考和行动的实战派。爱逛知乎、微博、B站、豆瓣等有趣平台。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给你帮助和启发。个人公众号“逍遥耀”(ID:xyystory),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