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一个阶段,总有面临他在版本升级、我的经验值为零的时候
升起念头,自我觉知,思考解题,开启自问自答模式———
【念】:我为什么对孩子越来越没耐心呢?
【觉】:小时候他什么都不知道,全然依赖你,现在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欲望、诉求,你控制感削弱了?难道是我的控制无力感让我的情绪产生了烦燥,才表现出不耐烦?他挑战了我的控制欲?
【思】:如何给孩子界限,而又不设限呢??!
【念】:他的闹腾焦燥,一个劲儿喊妈妈妈妈、问问题,会让我头脑空白、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地想发脾气,虽然压制住了火气,可脸色是愠恼的
【觉】:为什么你会被孩子的情绪带入到那样的情境?他对你的干扰大到让你几乎失控?什么淡定、什么平和统统都去哪儿了?
【思】:?
【念】:孩子也开始对你有了要求,他成长的过程中,对大人的情感需求越来越多层次
妈妈,你说话温柔一点
妈妈,你要笑着对我说好吗
妈妈,你刚才的脸上样子不好看
……
【觉】:如何满足孩子需求?还要让他配合自己完成任务:磨叽磨叽地刷牙、边吃边聊天的习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出门。。。火,往哪放?
思:?
【念】:他4岁开始有了渴望被关注的状态,“妈妈、妈妈,你们说的话不好听(和阿姨讲白话,他听不太明白),安静!妈妈妈妈,嘘,停下来!你们不要再说了!听我说。”只有我们安静下来、我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他才平静、愉悦、满足了。
【觉】:他有了自我的意识,是自我为中心的开启,在这个阶段被尊重、受保护,满足了他,那么他才能由己及人地关注别人。“你们都不要说,听我说”的潜台词是,你们都看我,我干嘛干嘛———自我表现欲望的需要。他自我圆满了,满则溢,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
【思】:这个我既理解也容易做到。原因是我特别能感到同受,与他共情: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忙,我感受到的关注度不过,很缺乏、很渴望。多关注他的感受、多陪伴他。
【念】:“妈妈,放下手机,我的娃娃家是没有手机的世界”
“妈妈,沙发也是不可以用手机的地方”
“妈妈,床上也是没有手机的地方”
“妈妈,不要工作了(有事用机我会告诉他我正在工作),家里是没有手机的世界!”
【觉】:孩子已经会这样抗议了,他需要全然地和你玩乐高、做游戏、打仗、剪纸。。。他要你心无旁顾地和他在一起,而我却常常忍不住点开手机。。。
每天见面、相处时间已经很少,还不能专心地跟他呆着,惭愧、得改、莫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