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 静止状态测出你的心跳 (次 / 1 分钟)。
测试自己的晨脉,可以很好的和其他生理参数结合,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
确定身体状况
利用脉搏检测确定身体机能状况,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种方法可靠、简单、效果明显、对运动员训练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确定检测时间:一般采用晨脉。
每早起床前测量安静脉搏 1 分钟,一分钟的脉搏数(卧位)。
慢慢站起即刻测量一分钟站立脉搏数(立位)。
-
测量脉差:立位脉搏数 - 卧位脉搏数 = 脉搏差数。
例如:安静脉搏 55 次 / 分(卧位),立位脉搏数 75 次 / 分(立位)。
75 次 / 分 - 55 次 / 分 = 20 次 / 分。 20 次 / 分就是脉差。
评定的标准:
当脉差少于 18 次时为训练的负荷不大。
-
当脉差等于 18 次时为肌体疲劳的临界水平。
但是当运动员的体质好、训练水平高时这一差数远远高于 18 次。个别运动员的差数可以达到 40 次才能出现严重的机体疲劳症状。而体质弱、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员的脉搏差数一般在 20-25 次就会出现明显的机体疲劳状态。
每个运动员的机体情况各有不同,必须在实际训练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定量指标。
评定训练负荷量
用测量脉搏次数评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时会出现以下几点情况:
-
运动员的卧位基础脉搏为正常脉搏时例如:60 次 / 分。
经过一定训练负荷量后晨脉的立位脉搏可以升到 70 - 100。(就是基础数的 60 次不变)那么这种训练负荷量均属于运动员可以承受的训练负荷(必须要有训练强度)这样的脉搏差数不至于造成疲劳的过多积累。
-
当运动员的卧位脉搏明显提高例如:70 次 / 分,而且立位脉搏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必须进行调整:
例如:80 次 / 分以上,说明运动员的疲劳程度逐渐加深,同时运动员的肌体拌有明显不适。如: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率不齐、训练出现失控现象、运动员一训练就出虚汗的现象等等。此时必须进行调整,使各种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采取及时调整的措施,继续练下去,运动员就有可能会出现过度训练。一旦出现过度训练再进行调整,需要的时间可就更长了。
-
当运动员的训练受到较深程度的刺激后脉搏出现明显的异常,经过调整脉差恢复正常。
脉差数区于疲劳的临界水平此时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最好,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可以创造较好成绩。
更简单的测量
测运动量晨脉是指运动后第二天早晨睡醒后不起床时的脉搏数,每个人的晨脉相对稳定。
因此可以通过测运动后第二天的晨脉来判断运动量是否恰当。健身后如果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运动量合适,晨脉增加 5 次 / 分以上,说明前一天运动量偏在,应当降低运动量成运动强度。
心率数据
心率数据是反映生理负荷量、判断疲劳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指标,不受气温、气压、风速、情绪等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有氧运动目标心率计算方法:
最高心率:
简单估算:220 - 年龄
精确测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实际测试最高心率,即运动极限情况时的心率。(不建议挑战极限)
静态心率:晨脉
储备心率:最高心率 - 静态心率 = 119
有氧运动目标心率 (下限):静态心率 + 储备心率 x70%
有氧运动目标心率 (上限):静态心率 + 储备心率 x85%
使用心率表的益处:
-
了解运动状
比了解运动量更有意义。
-
监测有氧代谢功能是否增强
相同环境条件下,同等运动强度,比较所达到的最高心率。
-
监测锻炼效果
比较运动后一分钟心率下降次数是否更多了。
-
监测晨脉变化
确定前一日运动通过夜间休息是否恢复了。
非病态情况下,心跳慢的每一次输送的血液量比心跳快的每一次跳动博出的血量更多,心脏寿命更长。
坚持每天测量晨脉已经三周了,现在才较系统的理解了那些数字反馈的意义,爱运动更要爱健康。
16/08/14 08:50
用时 42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