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状元公益赠书志愿者菡菡妈,这段时间,菡菡妈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妈妈给孩子们指读打卡的视频。包括菡菡妈自己家的小宝,由于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在学习识字,经常要指读打卡。
其实指读还挺有争议的,有人觉得指读会剥夺孩子看图的乐趣,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
也有人觉得它能解决阅读分心问题,提高识字量,对孩子的自主阅读有好处。
到底给孩子读绘本,要不要指读呢?
一、4岁前,尽量不指读
绘本阅读的重要功能就是读图,对于三四岁以前的孩子,重点应该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实很多家长,热衷指读的目的是识字,但识字不是4岁前阅读的重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孩子4岁前指读的意义不大。
而且指读有导向性,孩子聚焦在文字上,就容易忽略图画和细节。
因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形象开始的,先看到、摸到、感受到「苹果」的形象,才能将「ping guo」的发音跟眼前这个又红又圆的物品相关联,最后再抽象成文字「苹果」。
应该有很多妈妈会发现,在陪孩子读绘本时,孩子总喜欢看图,寻找图画中的细枝末节。
我们家菡菡每次我给她读绘本的时候,都是在认真看插画,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两个关于插画的问题,她现在识字不多,基本是看图片听我讲来形成记忆,丰富她的词汇量。
所以即使没有父母的陪读,孩子也能从画面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如果这时候强行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图片中转移到文字是不明智的。既不利于孩子从读图中汲取观察力、想象力、审美体验等营养,也容易导致孩子花力气在指读识字上,而降低了绘本的趣味性,影响了对故事画面和情感的感知。
确实是这样,菡菡只要读过一本文字过多,内容过长,图画没那么有吸引力的绘本,基本就只读一次不想再读了,无论这本绘本是不是斩获无数大奖,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简短生动有趣的文字,精美的插画才是她的最爱。
比如最近每天都要读的《鸟宝宝养成记》,内容的故事性其实不是很强,有趣在图画非常生动,文字简短,是16首鲜活、有趣的短诗,把知更鸟的亲子生活描绘成了一幕舞台剧。
昨晚菡菡突然在睡前微笑的说了句妈妈是热血红心的,我楞了下,这个词汇在故事里是鸟妈妈孵蛋时对她的形容,她既然记住了。所以阅读的好处一定会慢慢显现出来的,我们只管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剩下的交给时间。
说到这里其实就是不建议教4岁前的孩子指读,要指读,也最好放在通读后。
充分想象、主动探索的空间,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最需要的。
二、4-7岁,指读可以作为辅助阅读的手段
那到底该不该指读?什么时候开始指读?
孩子说了算。
当你发现孩子不满足于图画展示的内容,开始把注意力从「读图」转向「读字」上。
开始询问「这是什么字?」「这是什么意思?」,这其实就是孩子识字敏感期(4~7 岁)的到来,这时候家长可以顺势引导。
“阅读梯级训练法”是小学老师常用的方法:
1.指读出声
2.练习“指读不出声”和“出声不指读”这是通往“默读”的过渡
3.默读
指读这时候可以作为辅助孩子阅读的手段,是防止跳行、读错字、增减字的有效阅读技巧。
在孩子通往自主阅读的路上,这种依赖指读的辅助练习,最多只能维持半年,就要让孩子慢慢戒掉。
三、怎么指读才有效呢?
可能就会有妈妈急着问了:具体要怎么做才有效?
给大家分享3招,可以顺利帮助你家孩子告别分心跳行,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阶段!
(1)带着问题阅读
给孩子准备几个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指读。
不要一开始就来高难度的,可以从概括性问题,慢慢发展为细节类问题。
同时,还可以让孩子选一本自己很熟的书,给妈妈提问,妈妈指读后回答。
妈妈们记得要彰显娃娃的聪明,不要轻易全对啦。
(2)玩玩大家来找茬
绘本共读时,也可以在强调文中具体事物或事件时,指出关键文字,建立孩子对图画和文字的联系,更全面形象地识字。
如读《我爸爸》、《我妈妈》时,跟孩子玩大家来找茬,找找封面哪个字相同,哪个字不同,字跟封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甚至是把不同的绘本放在一起,根据父母说到的绘本名称,让孩子来找对应的书。
既能增进孩子对文字的认识,也能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
(3)小伙伴的力量
有条件的妈妈,可以办个读书会,找上孩子们的朋友,每周一次读书会。
开场热身可以让孩子轮流指读给小伙伴听,然后大家来找茬儿。然后让孩子们相互陪伴,一起阅读和交流更有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