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7年4月13日8点34分,我还躺在宾馆的床上,床边就是窗户,阳光一下就射进来,不给我半点挣扎的时间,我就被刺眼的阳光照射着醒来。
我多希望这是在度假啊,可惜不是。最近这段时间有点忙,白天去工作上班,晚上还得抽空要解决毕业设计的事(大四弄完它就差不多和大学say goodbye了)而我还时不时参加了各种小课打卡等,每周一个晚上为一个公众号排版,每天打卡手绘和练字还有读书,前段时间还在健身(上周因为太忙中断了,结果又陷入了不想坚持的死循环)暂停之后待找到外面的房子重新去办个健身卡(原来的过期了)
而就在上周,我临危受命,被派发来江西出差大约一个星期。要知道出差对一个还未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富新鲜趣味的旅程,在动车上的时候我无数次告诉自己,我是来工作的,我不是来旅游的。但是在昨天中午到达江西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激动,还好我按捺住了。(这里想夸夸自己,表面看还是很淡定的,没有让同事笑话)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我躺在床上,欣赏着窗外刺眼的阳光(啊啊啊太亮了)
我意识到我现在已经不在厦门,而在离厦门不知道多少公里远的南昌,福建和江西不是什么远的不得了的地方。我突然开始渴望,我总有一天会去到云南,去到西藏,去到北欧,去到我真正不知道是哪里的远方,去暂时的旅行,体验,感受那里的人文文化。
回首我的过去,小学初中高中,我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内向,在班级默默无闻的人。我不太愿意在班级里大开着玩笑,成为着所有人的焦点,那种被过于关注的眼神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所以过去的我享受于把自己安放在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中。有人也好没人也罢,我一个人独处,亦或是和喜欢的朋友待在一起。有人说我说话的声音很小,有人说我的声音温柔,好像缺乏了点男孩子阳刚的气质,我也挣扎过,但是为什么要去屈从于不符合自己的风格呢。
所以从高中到大学,我经历了很多变化,我试图找到自己的风格。
这也是很多青春期的年轻人常常经历的一个过程,试图用不一样去证明自己的独特,也许我会稍微内敛一点吧。
大学之后我开始参加社团,并为之投入心力,同样的我也时常奔走于校园之间而不同于大学只会在寝室打游戏的其他人。大学的新鲜感和社交带来的满足感,曾影响了我一段时间。过了之后又觉得空虚,我是为什么要天天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我发现社团有些时候带给我的最珍贵的,就是几个要好的朋友,和无数留着也没有用的人脉。
我开始尝试下一步的突破,我开始去做兼职,去加入工作室,去报课,去实习,认识了很多其他学校和进入社会的朋友。也幸运的进入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工作,有很好相处的同事,和从来不跟我们摆架子的上司。我的日常就变成了平时朝九晚五的工作,晚上回去读读写写,周末约上朋友喝茶聊天,偶尔还有伙伴组织的读书会。累了倦了就仰望下高端大神,打打鸡血继续努力。和女朋友一起计划今年的毕业旅行,我知道我终会去到远方。
2016对我来说,是一个潜伏期,我结交了很多真正对我有用的人脉,也侧面说明了,我得到了成长,因为价值是相对的。我也接触到了许多对我影响极大极富帮助的平台,在这个知识影响快速广泛的时代,好的平台必不可少。
2017年,是行动的一年,不局限于工作,还有很多的技能需要我去提升。我时常带着本书在包里,坐公交的时候拿出来翻翻,在宿舍看书的时候甚至能收到舍友的一声惊叹。尽管这是两年前甚至一年前的我做梦也想不到的。
我总会思考,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而来,成长为什么样才算成功。这些都太笼统太广泛,世间万法,心为其母。不论想要得到怎样的成长,或许都可以遵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引用一句我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