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为什么会犯罪?是本性如此,还是环境改变?
个体心理学又是怎样看待犯罪的?
了解犯罪心理
个体心理学发现,罪犯行为中显示出来的失败模式,与问题儿童、神经质、精神病、自杀者、酒鬼和性变态者身上所存在的并没有显著差异。
他们在处理人生问题上遭遇了失败,对社会失去了兴趣,对人类伙伴的命运毫不关心。
所有人都在追求一个能让我们感到强壮、优越、圆满的目标,犯罪分子也是一样,他们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中,最明显的就是努力去占领优势地位,解决困难。
但他们之所以是犯罪分子,不是因为追求本身,而是追求的途径。
所有犯罪分子都是胆小鬼。他们逃避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所犯下的罪行都暴露出他们的怯懦。
他们藏身于暗处和僻地,对毫无防备的受害者发起攻击,在受害者自卫反击前拔出武器。
他们追求的是虚构的个人优越目标,以为自己就是英雄,但这仍然是他们对生活的错误看法,是常识上的失败。
童年影响与罪犯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遗传和环境都没有任何决定性的力量。同一家庭,同样生长环境长大了孩子可能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们改造罪犯的唯一方法,是研究他们在童年时期的遭遇,找出是什么事情阻碍了他们学会与人合作。
这一问题的首要责任落在父母身上。
父母必须了解怎样拓展孩子的兴趣,怎样让他们的兴趣延伸到他人身上,他们必须让孩子对整个人类物种和他们的未来产生兴趣。
在社会兴趣的培养上对其他孩子的兴趣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是父母中一方的宠儿,家中的其他孩子就很可能对他不那么友好,将他(她)排斥在群体之外。
孩子如果对这一境遇产生误解,便可能成为其犯罪生涯的起点。
合作的重要性
犯罪分子和所有人一样,都在追求胜利,追求达到优势地位。
但这些目标各不相同,犯罪分子的目标总是私人的、个体感受上的优越。
他们的合作能力有限,当达到或超出这些极限时,就无法再贡献,一旦失去了最后残存的一点合作意识,他们就会走向犯罪。
个体心理学将生命问题分为三个部分:
伙伴关系、工作、爱情
这三个问题,缺乏合作是一项重大缺陷。
犯罪分子有时也有朋友,但限于自己的同类、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对待爱情,他们寻求的也只是占有别人,而不是终身伴侣。
这些障碍,可能在学校或童年时就已经产生了,他们关闭了兴趣的开关,不愿合作。
阿德勒在书中探讨了一些可能导致合作失败的环境。
1.家庭环境
父母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或许经验不足,无法让孩子们与他们合作,或者他们本身就不具备合作能力。
又或者本来受宠的孩子,因为更小孩子的诞生而失了宠;家中有一个优秀的孩子吸引力大部分关注,而让其他孩子生活在阴影中。
这些不幸的成长经历,都可能会造成他们对人生的错误解读,对他人失去兴趣,失去合作能力。
2.贫穷
贫穷也给错误解读生活提供了借口。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外可能遭遇社会偏见,贫富差距过大,让这些孩子在这种处境中,对追求优势地位产生误读。
3.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可能引发自卑感。但是,该被怪罪的不是残疾,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只要采取正确方式,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也能对他人、对自己都发生兴趣,喜欢合作。
4.社会缺陷
犯罪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孤儿,阿德勒提出,这是对我们社会未能关注孤儿身上的合作意识培养的严厉控诉。
意外出生的孩子、那些相貌不那么漂亮的,他们都可能遭遇社会偏见而走上弯路。
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个体心理学认为,犯罪分子与精神病患者一样,他们都缺乏社会兴趣、未能培养起合作意识。
阿德勒在书中再三强调:如果我们能让犯罪分子关心人类幸福,能让他们对他人感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合作精神,引领他们通过合作解决人生问题的途径,就肯定能够改造成功。
体罚的无效
体罚是无效的,它只能向犯罪分子证实社会的敌意和不合作。
很多犯罪分子并不看重自己的生命,他们执迷不悟,一心只想战胜警方,他们将自己与社会的联系视为某种形式的战争,在里面挣扎搏斗,奋勇求胜。
培养合作意识
在所有犯罪案例里,我们都能看到童年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合作能力的缺失。
犯罪分子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处理问题,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在哪里犯了错,以及为何会犯错,也必须鼓励他们对他人产生兴趣并愿意合作。
帮助犯罪分子重新改过的最好方式就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矫治与预防
阿德勒在书中提出几点矫治措施:
1.针对失业的人进行职业与技能培训,尽力让所有想要工作的人找到工作。
2.从小培养孩子更好的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让他们更有准备的面对生活,有更广泛的工作选择。
3.在社会中尽可能消除所有诱惑犯罪分子和贫困人群的事物。
大多数犯罪分子的犯罪生涯都开始于早年,通常是青春期,作案年龄通常是在十五到二十八岁这个年龄段期间。
因此,对于孩子童年时期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孩子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对整个家庭生活以及全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