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老同学喜欢研究老家的美食、文化等,这浓浓的乡愁也勾起了我那满满的回忆。人到中年、习惯了城市喧嚣的我更喜欢老家的那份宁静,那份与世无争,那份淳朴。开始怀旧童年中的记忆,青山,绿水,晨雾,露珠,溪水……对于村子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瓦,百年古树,淳朴的乡音,更是掺杂着几分浓浓的乡愁。有时间该回去看看了。
老同学说老家的房子终究逃不过残垣断壁的命运,我们的下一代已没有故乡的概念了,没有情感的寄托,没有了归属感。事实如此,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也许这正验证了有得必有失吧!
当我们在讨论一个地名时,他发了两篇关于“钉巉”与“笔竖”的文章给我。不禁感叹知识无底学海无涯呀!偶有一二感悟如下: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可挖掘的太多。感觉对于“钉巉”和“笔竖”的理解挺有意思。钉巉对笔竖,平仄相反,字义相对。“钉巉”一般形容山势、地势,如这块地钉巉,那座山钉巉,那个村庄钉巉。而“笔竖”形容范围较广,如那座山笔竖,那段路笔竖,梯子放得笔竖,墙砌得笔竖,人站得笔竖像根木桩……
由土话延伸而来的词语确实挺有意思,小时候经常说到“钉巉”和“笔竖”,特别是上山砍柴时,大人总是告诉我们不要到钉巉的地方去,太危险了。可总免不了到“钉巉”的地方去,特别是遇到下过雨或下过雪的天气,必会跌一大跤,然后赶紧站起来,双手拍拍屁股上沾着的泥土、树叶,四周环视一番,然后一笑而过,继续该干啥干啥去。记得三年前的清明回了趟老家,女儿说要山坡上的一束“艳山红”,于是自以为勇气不减当年的我一鼓作气爬了上去,那个山坡好高,穿了高跟鞋的我双脚有点站不住,往山坡下望的时候,感觉好危险,于是对“钉巉”的理解更深了。
老家有棵银杏树,枝干茂盛,“笔竖”地立在村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它都一直守在那里。春天,银杏树上长出了嫩绿色的新叶,像一把扇子,叶柄很长,叶子都垂着。夏天,银杏树的枝杆更挺拔,叶子也渐渐变成了深绿色,一片茂盛的景色。火辣辣的太阳被严严实实地挡在顶上,小时候的我们总喜欢在树下尽情地玩耍。秋天来临的时候,叶子又被描成了金黄色,远远望去,美丽极了。当西北风吹起,大片的银杏叶纷纷挣脱树干的怀抱,而肆意飞扬着,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孤单单地站在那里。拾一叶于手中,甚是欢喜。寒冬过后,落叶纷纷融入了泥土,为来年的生长做好了准备。
不知何时银杏树被贴上了一块“古树名木保护牌”,上面写着树龄110年,约估太爷爷那时就有了此树。如今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再也没人去那树下玩耍了。
“钉巉与笔竖”让我多了一份乡愁,在那个深山老林里,在那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即使已是残垣断壁,仍是那么的亲切。20年多前那个出发时的少年,虽已慢慢变老,但初心一直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