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一位声乐系学生在网上曝光了一件事情。自己因为家中有人去世向老师请假回家照看丧礼,没想到竟被该老师拒绝。随后,该老师再次表示称:“你能够回去,一定要回去,那是你的责任。但是你没参与课程,我会扣你的分数,那是我的责任”。再之后,该老师竟然在全年级面前拿出该请假学生警告示例:“假如你家里人在这门学期去世了四个,那么很抱歉,准备重修我的课”。
给人感觉就是遇到了一位“四低”老师,即,素质低、修养低、觉悟低和能力低。家人去世实属正常,极少有人拿家人的生死来当借口请假去做别的事情,而那位声乐系老师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基于什么考虑,都是在用错误的方式、以错误的言辞、在错误的场合,做了一件极其错误的事儿!
究其缘何错得如此直接而又彻底?还是在于不但个人修为与作为均未到位,先后顺序也颠倒了。
先做人,再成事
做事先做人,做人才是“立”人的魂。所谓做人要厚道,就是要容人、宽人,给人留退路和给台阶。不然,老想着以己为先,以人为后,以己为大,以人为小,这样的人是很难立世的。那位声乐系老师也许是出于尽职尽责,也许为年底晋级做了诸多努力与准备,但出现了这样事关做人品质的事情,年底就很难与“优秀”沾边了。给人以宽容,就是给自己一个空间。试想一下,那位声乐老师自己也会有家人去世的那一天,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校方领导做出类似回应,自己又做何感想?是不是也得因请假时间长而职称重评了呢?做人与成事是个大学问,有的人活了一辈子还不明白怎样做人,更不懂得如何成事,而有的人只活了十几二十几岁,却给人无限的留恋和尊重,做人与成事也是哲学,需要好好揣摩和借鉴。
先修德,再授业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这里面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为师当有师德,只有如此,后面的所作所为才有了实际意义。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再看那位声乐系老师对待请假学生的处理,何谈爱,哪有情?日后的师生之间的教育如何维系,只恐怕那位学习一听到老师所发之声,便会陡增厌恶罢了。真心希望:为师者,当以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万不可用恶言摧垮学生的企盼!
先清心,再言语
鬼谷子道:口乃心之门户。嘴是诉说你心里想法的唯一途径,你心里想什么必须用嘴才能表达出来,别人才能理解。由此看来,只要内心纯正,那么即使不能做到口吐莲花,也绝不会恶语伤人的。那位声乐系老师,如果是以保护、尊重该学生的隐私为出发点,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当着众人的面,把“实话”说得那么透、那么狠、那么不近人情。常言道,一年学会说话,一生学会闭嘴。很多事情往往都是成在嘴上,败也在嘴上,而心直口快更能说明一个人的心境如何、动机怎样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心直可以,口快就得缓缓了,因为,说出的话就如同沷出的水,很难收回来的。总之,与其防祸从口出,莫若止祸于内心。
先正己,再育人
正人先正己,律己方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管别人先要管好自己,自己做好了才能教育别人。我们说,自身正能量满满,才能向周边的人散发出正面的力量与气息,否则,带有负能量的思想、情绪与言辞同样会传染的,产生负面效应。老师这一行当本身就是一门言行举止每天都在自上而下受学生学习、仿效的职业,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下面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履职尽责本无错,但如果纯粹就是为了个人情绪的宣泄、权威的树立而不计时机与场合,甚至置请假学生的内心处境于不顾,那就有些不妥了。毕竟,揭人伤痛在先,又如何再树个人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