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是一个对物品有执念的人,从小喜欢保存东西。大到用报废的电脑,小到购物附赠的礼品袋,每一样东西都承载了一段回忆,全都舍不得扔。渐渐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被塞满了!我觉得是时候要改变一下思维,好好断舍离一番了。
扔东西是大家对断舍离的第一印象。可如果一直买买买,不喜欢了再扔扔扔,那绝对不是断舍离,是烧银子。断舍离不只是扔东西,还包括了消费前的自我控制和事后对物欲的削减。断舍离三个字拆解开来各有含义: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中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还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
这几年,断舍离的理念深入我心,在摸索的过程中有了一些心得和成果:
1. 扔
扔东西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前阵子我开始每天扔一件不需要的东西,并拍照做成相册。
今天整理的时候,发现我扔的东西无非就是两类:
用不到的东西
不穿的衣服,过期的面膜,不知道还有没有电的电池等等,一切现在或者将来一年内都用不到的东西都是需要扔掉的东西。它们占据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却发挥不了一丁点的存在价值,这样的东西不但看着心烦,想用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不合适。
对过去的回忆
人都有恋旧的情节,有些东西留着不过是因为它附带着对过去的回忆,比如:童年时代的玩具,读书时好友送的笔记本,去某某地方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等等。这些东西因为附带回忆价值,所以我们才难以割舍。其实如果扔之前给他们拍个照,扔起来会容易得多。因为记忆存在我们的脑海中,而不是存在物品中。照片和实物的功能是一样的,都能帮助我们回忆。
2. 精简
每个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同类型的东西,光梳子可能就不止五六把。精简的关键在于数量,相同功能的东西可以只留下一件质量最好的。《断舍离》中对物品的态度特别佛系:和物质相处是一种缘分,享受和物品短暂相处的时间,缘尽了就洒脱地放手。比如以下两种:
银行卡
谁的手里没有几张银行卡呢?不管是工作需要,还是为了赠品而开通的信用卡,过多的银行卡使我们心里憔悴,要时时刻刻记着每张卡的还款日期,或者有没有刷满五笔免年费。所以我把不用的信用卡都注销了。银行卡也只保留了最常用的两张。
衣物等
对女生来说,买回家以后从来没穿过的衣服肯定不在少数吧?就拿我来说吧,明明有满满一橱的衣服,可平时上班穿的一直都是那几件。还有不少衣服一年甚至穿不了一回。其实衣服是精简起来成果最显著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穿衣风格(常穿的就是自己的风格),只买质量好的。大小不合适,家里已经有同类型的,坚决不要再买。
3. 控制欲望
控制欲望主要说的是消费前的自我控制。我们生活的环境总是怂恿我们买买买,无处不在的广告挖空心思让我们掏钱。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大手大脚买东西,突然要控制住买东西的欲望真的很难。想要立刻由奢入俭有一个很干脆果断的方法可以尝试:
给自己设置禁购令
试试看自己可以坚持几天不花钱。减肥群里有一个朋友,某一个周四的时候,她说今天是她这个礼拜第一次花钱。我震惊了,问她前面几天吃的什么,她说她都在吃家里的存粮。是啊,其实我们早就拥有了生存所需的一切用品。无独有偶,《极简》中提到一个例子,作者的朋友凯西,坚持了8年不买新物品(除了内衣和食品)。另一个朋友在一年的时间里,除了杂货和家庭消耗品,什么也没有买。真的是太让人震惊了!
我也尝试了一下给自己设置禁购令。当看到自己常买东西的店铺有优惠,纠结要不要进去逛逛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不进去。同事提议一起点奶茶的时候,直接婉拒。第一次坚持到第四天的时候,因为中午出去外食花钱破了禁购令,但我发现除了一日三餐,其他的花费真的可以完全避免。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连三餐都在家吃了,更没有机会花钱了。这个月除了水电煤,我几乎没有花钱。
我们生活的年代什么都不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但在物欲横流,攀比为荣的消费观念下,我发现还是越简单越美好。没有永远填不满的物欲,也就没有压力和失望。佛系一点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外在的物质简单一点,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这就是“断舍离”的终极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