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有个她自己的逻辑,看到大的女生会没事自己主动打招呼,有时叫人家“阿姨”,有时又叫人家“姐姐”。很多时候,妈妈内心认为应该叫姐姐的,她叫人家阿姨;有时妈妈认为应该是阿姨的,她还叫人家姐姐。搞不懂她的逻辑。她还把蛮年轻的叔叔叫爷爷呢,幸好人家没听清她的童声童音。
姐姐前段时间特别喜欢和楼下的阿姨玩,每次户外活动经过阿姨的门前,都会主动叫喊阿姨,还要在那里待着陪阿姨玩会。没看到人时,也一如既往的叫喊阿姨。那叫声那叫一个甜和亲密,弄得当妈妈的我在一旁,都有点点小小的醋意呢。有时还非要拉着阿姨一起比赛跑步,直接拒绝妈妈的邀请参与。
一连好几个晚上都是这样的。且每次玩到最后,都问阿姨,那个姐姐呢?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姐姐的真实想法是想要阿姨帮忙叫出大姐姐陪她玩,原来她真正要找的是大姐姐,并非阿姨呢。看来,我们家姐姐也是蛮有自己的一套交际方法啊。弄得妈妈和那个阿姨都一头雾水,开始的时候。原来是因为阿姨之前邀请过大姐姐和她玩过两次啊,她就缠着阿姨让帮忙找大姐姐出来陪玩。好复杂和深奥的脑回路啊,姐姐。
后来姐姐和那位大姐姐混熟悉了,她自己每次路过阿姨的门前时,叫喊声都没以前那么卖力了,因为她可以直接去敲门找大姐姐玩了。
小朋友都是喜欢和比自己大那么一点点的朋友玩的。可能有共同语言,没有代沟吧。
和那位大姐姐玩了几个晚上后,我们家姐姐已经形成了一个生物钟。每天晚上到八点左右,就开始叫嚷着要去大姐姐家玩。叫嚷无效后,就变成了哭喊,最后是尖叫撒泼。最后只好送过去陪玩了。不过,两个相差半岁的小女生还真的是能玩在一块,一起玩扮演游戏,一起吃糖,一起玩跑圈圈游戏。不管玩什么,似乎只要她们两个在一起即可的,相互看着对方在周围,就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陪伴吧。
真有点羡慕了,什么时候,爸爸妈妈的陪伴开始悄悄退却了,而朋友的陪伴开始慢慢多起来了。或许这就是成长吧。父母和子女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吧。子女终归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圈子。父母是看着她们的背景慢慢远去的,这就是所谓的父母陪伴一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