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夫妻因经济问题而导致生活上的不如意,免不了的闹个别扭,吵个小架。这时就会有诸多邻居或旁观者会发出那句经典而又口水的感叹之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初始听到这些人把原句之意误解并没有太上心,认为不会有那么多人误用,也没有那么多人读过原诗的,这也正常的,一笑就过了。
但在当下这种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传播的广度和速度那是可想而知的了,思之,还是纠个错的好吧。毕竟国家也在提倡国学吗,不能再误人了。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开始被误读误用的呢?已经无从考之了。但原因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断章取义的结果,没有联系上下文而曲解了作者的本意。
那么此句出自何处呢?列为,此句乃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遣悲怀诗三首》里的第二首诗中。三首诗文如下,以飨诸位。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荐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曾经有首歌曲唱得好,人生最大痛苦莫过于失去最亲密的亲人和朋友,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自由。是呀,元稹的这三首诗就是悼念因爱妻韦丛的早逝而写的,极尽书写了他失去爱妻后的痛之憾,痛之恨与痛之苦。
三首诗以痛字贯穿始终,诗中对早逝爱妻的思念抒发的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情欲动,泪欲下,心欲碎。
第一首通读后,你会发现爱妻的早逝对作者来说为你什么说是最大的憾事呢?我们先来解诗,作者从往日生活的记忆丝丝入笔。
初时夫妻生活精神上的呢喃,而后到妻子“顾我无衣搜荩箧”的忙碌,被我纠缠不过只好拔下金钗换取酒钱和时运之不济的无奈与爱怜。
无奈的场景历历如在眼前,然而已人去屋空,而如今只留下我在痴痴地感念妻的贤惠。
第五六句写妻子在贫寒的境遇中同我共患难,同艰苦,以野菜充饥,古槐添薪为乐事,写尽了生活中艰辛。
想想看,妻子原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娇女,嫁给我却历经磨难,备受煎熬!自己又无力给妻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给不了爱妻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虽享受厚俸,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妻已长眠不醒!真是痛也,憾也!因此让作者在思念与痛苦中一次次地祭奠爱妻亡灵,希冀着九泉下的妻能感知到我的爱心,权且算给我一个补偿的机会。
第二首顺承第一首痛之憾,转入对妻去世之后的“痛之恨”。“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是由憾到恨的过渡。恨什么?他年我没有得志时你吃了那么多的苦,而如今,我随愿了,而你却永离我而去,恨苍天对你不公呀。
世间“物是人非”是最易引起人的伤悲之情的,更何况曾经相濡以沫,陪我走过一段最艰难路程的贤妻。糟糠之妻不下堂,妻的衣物和针线活尚在,而我哪堪忍受再看一眼,干脆施舍了衣物,封存了针线包。
然而,锁不住的是深刻的记忆,忘不掉的是妻的容颜和温情。即使没有了妻的一切,也赶不走潜在心底的怀恋。是啊,记住的,便永远记住了!
五六句感情更近一层,由睹物伤情发展到思妻怜婢,但凡与妻生前有过一丝联系的事物如今都成了我痛苦的根源。思之愈切,恨之愈痛,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于是乎出现梦里送钱,便很自然地成为诗人内心悲痛交加的真实写照。正当这种思妻之痛愈加难耐难忍之时,诗人并没有任由思绪漫天的席卷,而是来了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作结。
诚然,生死离别原本是世间最平常之事,人人都得忍受一次次的离之痛,别之恨,然而,对于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的夫妻永别则更觉世事悲哀了。此句似对诗人思念狂潮的结语,实为诗人悲痛情感宣泄的高潮。读之,令人恻然。
全诗层层推进,诗人的情绪也转入低沉、凄苦、惨淡。爱妻的早逝带走了所有生的欢乐,念及夫妻恩爱的日子更觉人生的短暂。
一切的不幸犹如邓攸无子都是命里注定,在这里,他借用邓攸无子一方面把妻子早逝归结于不可抗争的命运,一方面也借此来诉说自己膝下无子的孤独。
诗人知道怀念逝者的唯一办法就是以笔墨传情,然而“潘岳悼亡犹费词”,所有这些悲痛之情,肺腑之言,对于长眠的妻子有何意义呢?
所以作者并没有一味的陷入痛苦之中而不自拔,逝者已逝,生者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对逝者而言最好的报答就是好好的活着,因而诗人以“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收尾。
诗写得情真意切,而诗人思念绵绵无绝,真乃古今悼亡诗中一绝唱也。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作者在悼念爱妻早逝,因贫时苦,荣时逝的时候而作的。呜呼!呵呵,不可乱用也!
七律 元稹
轩辕
也曾往日闻西厢,已晓张生事不祥。
元传始缭终被弃,王书两小蜜如糖。
而今读汝悲诗作,方现他年痛悼亡。
怎忍雄文遭误解,情真意切显华章。
本文写作者: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