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点赞。
22:51她发朋友圈:
今天总算一口气看完了死亡诗社和放牛班的春天,两个片子有些相似,好老师都被驱逐。虽然我们都向往诗意、浪漫、自由、爱,但最终还是只能循规蹈矩地活着,遵循世俗平庸刻板的规则。
即使如此,心中有向往就还有希望,一代又一代总会有几个叛逆分子,勇于追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梦。
这两个经典影片都是他前段时间提到的,她以为他至少会点赞,但没有。
2014年8月21日
09:58林晓雨转发了林清玄的一篇《云水》:
从前的寺院,把游方僧人称为“云水”,云水有两层意思,一是游方行脚的僧人就像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一是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
我非常喜欢“云水”的意象,因为它里显了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它不只是生活四处流动的描写,也是人格高洁的象征。
居住在寺院里挂单的云水僧人,他们总是做着一般人认为最卑贱的工作,例如扫地、烧饭、捡柴等等的劳动,可是不管多么卑贱的工作,丝毫不会减损他们的威严,他们常把粗鄙的劳动当成是神圣的,认为可以养成谦让的人格和温和的心。
在佛教里,特别是禅宗有强烈的云水风格,那是由于禅师常必须到四处去参访,寻求师父的印可,并且,云水本身就有着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
从前的云水僧所拥有的东西就是一衣一钵,他们每天只有日中一食,过午就不再进食了。他们到寺院挂单,只有一个席子大的地方,他们就在这个地方坐禅、冥想及睡眠。他们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做十分粗重的工作,是希望在单一的身心中,发现生命的本质,或在流动之中,抓取本来面目。以禅的语言来说,就是“明心见性”。
有趣的是,云水僧的生活是一种自我的抉择,它没有一定的教育方式,也没有一定的毕业时间,云水到了一个寺院,追随一位禅师,有的可能一见面就开悟,第二天就离开了;有的可能住了二十年,还没有得到开启。那是因为有没有获益只有自心最为清楚,在云水的生活里是没有“伪善”的,他们依靠真诚和虔敬的信念生活,他们强调根本经验,也可以说是“心的经验”。
在云水僧的参访里还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就是到了有师有法的地方,自己如果没有开悟,则即使被老师打死也不离开(这是为什么许多禅师接受非人的棒打喝斥,甚至推落悬崖还甘心受教的原因)。反之,在无师无法的地方,则一刻也不肯多留(云水们表面上不太在乎时间,实际上是爱惜生命而勇猛精进的人)。此所以,行云流水并不是马马虎虎,而是希望彻底洞见生命的真实,抛弃一切粉饰,得到真正的解脱,老师与教法是能帮助解脱的,所以禅者对老师有着绝对的服从。
最动人的地方是,我们在中国禅宗里看到的云水都非常痛快、活泼、明朗、开阔,甚至是有说有笑有血有泪的,我们从公案里看到他们动人的风格,他们有着清明的心灵与坚强的体魄,真的就像飞行的云和奔流的水一样,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在禅宗历史上,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脸色苍白、暮气沉沉、呆板沉滞的人物。这使我们体会到,禅、乃至生命,都要有开朗壮阔庄严的风格,才能触及最内部的本质。
从“云水”的生活里,我们可以体会的东西还非常多,以人世法来说,例如知道尊严的人格比工作贵贱重要得多,例如只有简单素朴的生活才能更接近生命的真实,例如自我教育才是教育中最有效的方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已经很难想象云水僧人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在低劣的物质主义波涛下,在冷漠的机械化的风浪中,很少人能有安静的地方和安静的时间来安身立命。我相信,忙乱的现代生活对于人的品质是有损害的,使人难以昂首阔步从容如云水地走向自己的道路。
在这种情境下,如何维持心灵里云水的空间,或者创造一个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是急切而重要的,否则,我们会在环境的包围中急速堕落,甚至忘记我们除了有一个叫“身体”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
云与水才是心的实相,身体只不过是云的影子和水的浮沤!
11:26李如海回复:[强]。
她也很向往文章中这种简朴自由的生活,人们的物欲没有尽头,且带来无穷痛苦烦恼,如果真可以从中解脱,人生就进入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境界。她明白他依旧在期待她走上信佛的道路,假如能拥有共同的信仰,他们的关系自然会愈来愈亲密。那就继续学习佛法吧,也许这是一条正确的解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