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知识》,摘录自220~221页
【R•阅读原文片段】
世界包括事实,而事实是不论我们对之持有什么样的看法而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东西;而且还有信念,信念指涉事实,通过对事实的指涉,信念不是真就是假。
注意到事实属于客观的世界这一点很重要,除去•一些特殊的情形,事实不是由我们的思想或者信念创造出来的。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火,《中国合伙人》大家都在谈论。我犹豫要不要去看,就问了三位看过的朋友。
一位对我说:“就是新东方的广告大片, 没什么好看的。
另一位说:“和大部分港片一样:结构散乱、重心游离、主题薄弱、滥用音乐。
第三位说:“片尾放CAST时候,我激动地鼓了掌,影院里好多人响应。有的台词我现在还能背出来,‘如果皱纹终将刻上额头,你能做到的,就是不让皱纹刻进心里。”
结果是二比一,反方数量占优,但我还是去看了。因为那两个说不好的表达加起来也没有第三个表达更影响我。
一句事实,顶得上一万句看法。我们所谈论的所有内容,总可以分为两类:客观的和主观的。客观的,称之为事实;主观的,无论是看法或信念,称之为观点。
能够随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说是事实还是观点,是提升边表达能力的第一步。
(——以上转自简书作者 津津)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当拆书家讲解引导最后一句话说,要能够随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说是事实还是观点时,我瞬间联想到一本书——《非暴力沟通》,里面影响我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区分观察和评论,其实说的就是上文中所说的区分你讲的是客观的事实还是主观的观点!
讲一个亲身经历吧,2016年9月,我和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一起回长沙创业,大学期间在一个创业团队经历了4年风雨同舟的历程,所以彼此很了解也很认可,她是属于二号性格外向型或者助人型,经常是笑容满面,容易相处,特别愿意付出,满足他人需要!而我是一号型完美型,对事认真专注,追求精致!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配合得很好,因为个人打交道她很擅长,她负责市场,做事体系我来搞定,我负责教学。慢慢到今年初,我们开始出现很多分歧,大家都知道,人相处久了就会直接点明出来不足之处,不会像开始那样含蓄着,而这一点我尤为突出,所以每晚总结会的时候我俩经常相互对掐:
还记得有一次晚上开会,关于市场推广的清流方案,因为是淡季,所以各种原因导致结果不好,很多不可控因素,她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会中我直接说了一句:“你脑海里为什么就一直没有一种体系思维呢?”她当时听完这句话就火了,反问到:“我没有体系思维?你了解过我做的事吗?你看了我做出来的体系吗?你看得到我的付出吗……”当时双方就是各种不服,相互对怼,不相上下!
这种经历记忆里还挺多,一到那个档口,两人就像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模式跳不出来,我看你不顺眼,你不服我,我记得她给我讲话每次都会有一个模式:“旺仔这个人咧,什么都好,就是……”,我每次听了这个句式,我就忍不住要怼过去,当时那整个阶段真的非常难受,陷入错误模式,不能自拔,想要主动解决这个问题,到就是找不到方法……
但幸好,我俩都是善于学习的人,会去看书,会主动和对方尝试沟通,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在《非暴力沟通》里面找到了答案: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作者说: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所以,孩子的呈现是一个事实,你说他愚蠢是你个人的观点,那你的个人观点又由谁来决定是对是错呢!
我说我的搭档做事情没有自己的体系思维,我畅快地表达了我的个人观点;我搭档说我“旺仔这个人呐…”也是她的个人观点。其实我最后发现,当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把对方所做的那个你认为可能不太对的事实表达出来的时候,对方一般都可以很快察觉到自己做的事是否妥当;而一味地站在“我是为你好,所以一定要把问题给你讲出来”的主观角度的时候,双方就会陷入一种互掐对怼的奇怪模式!
【A2】日后运用
倘若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不急不慢地和她说:你做的这一次的市场计划方案很用心,但后面反馈出来三个结果,第一有一个团队因为这个解散了,第二是完成目标的团队变少了,最后就是大部分队员力量不足的现象不明显,所以针对这几个现象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值得改进的地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