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琼瑶阿姨的一份遗嘱发布在脸书,转发率高,引起了一时轰动。大家都在看言情小说家琼瑶阿姨到底写了什么。
其实,那份遗嘱主要告诉自己的亲人,想要有一个最好的告别。
在信中,她如此表达:她不希望自己进加护病房,不插鼻胃管,不插各种维生的管子,不要采取急救措施,比如电击,气切,叶克膜等。她认为帮助她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她痛苦的活着,更有重大意义。
在信中她也说她相信儿子懂她,但是她怕家人对她的爱,成为她自然死亡的最大阻力。
她的叮嘱无非就是想让自己尊严死,而不想做一些无畏地挣扎。
看了那封信,对琼瑶阿姨的勇气和理智点赞。不亏是作家,她活明白了,通透了。所以,想要有一个最好的告别,对亲人,对朋友,对关心她的一切人。
衰老和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面临的问题,如何正确地看待,我想阿图·葛文德所著的《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可以为我们解答疑惑。
2
《最好的告别》的作者阿图·葛文德可是大有来头。他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是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忙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同时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我们总把老,弱,死都医学化了,认为他们只是又一个需要克服的临床问题。然而,在人近黄昏之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而且是有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尽可能有丰富和充实的生活。
阿图·葛文德一边在钻研医学的进步,一边关怀人的生命本身。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他结合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道出生命不尽需要生的愉悦,也要有死的坦然,并告诉我们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3
随着时代的改变,老年人的地位也随之改变。以前的老年人,是尊者,是经验,是导师。遇到很多事,年轻人都会找老年人协商,请教。
如今,老年人是一批落伍者,有代沟,成为弱势。遇到事情年轻人都是网上查找答案,不再找老人。
所以,在衰老的这条路上,很多人都会惧怕,不愿意面对。尤其当自己的腿脚不灵便了,耳朵不灵了,会有沮丧感。严重的是生病,住进医院,吃药输液,对老年人的冲击更是大。
衰老,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逃避不了。只能接受,并且调整,慢慢变的好转或者维持,而不能恶性循环。
菲利克斯曾说:“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
一系列的丧失自然是崩溃的,那么该如何帮助老年人呢?
除过一些列的医药科技治疗外,最重要的是给老年人生活的意义。只有给老年人生活的使命感和价值感,他们才能活的有气力,精神也会好起来。
曾经在一个疗养院做出实验,发现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的方法,就是养了两条狗,一只猫,100只鸟。并且让老年人参与拔除草坪,开创菜园和花园等工作。
不料,老年人听见鸟叫,每天喂养动物,成了他们的使命,这样,他们的日子看起来有了活力。
这就表明一个原理,在修复健康的同时,也需要滋养心灵。不是说心态决定一切吗?
只要内心不荒芜,不贫瘠,那么这个人就还有救。最怕的是对生活厌倦,对自己失去信心,无畏的靠着医药维持,痛苦大于快乐,着实很受伤。
4
阿图·葛文德父亲的故事也出现在《最好的告别》这本书中。他父亲老年时也不可避免地得了难治愈之病。幸好他的父亲曾经是医生,而且思维比较先进。
不管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临终关怀直至告别,都比较好。
阿图·葛文德在书中特别推崇善终服务,这是在积极治疗无效和最终死亡之间的一个新的医学与护理阶段,不以治疗为主,而以帮助病人减少痛苦,在亲人的陪伴下,在善终服务医护人员的调理下,安宁地死去为要。
通过《最好的告别》这本书,我们知道了是如何才能优雅地跨过死亡。对医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希望我国的医生也能从传统的家长型转换成新型的解释型医患关系。
在面临衰老和死亡的问题上,我们能坦然接受,认真生活,过好当下,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