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发展教学专业能力是自己的事,但在县上的一次新媒体教学能力大赛中,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从早上到下午,几节课听下来,哪位老师讲得好,哪位老师水平高,排名早已写在大家心里了,就差最后结果的公布了。我们私底下与讲得好的老师沟通,看得出参加赛讲的老师们对打击的肯定,异常激动。
就在大家拭目以待的时候,公布出来的结果让大家翻转眼球。那位我们公认的讲得最好的老师竟然榜上无名,而上榜的几位老师在讲课中却表现平平,我们都在私地下为几位老师打抱不平。
事后,才知道那些老师有的是某局长的小姨子,有的是评委老师的好朋友,有的是局里领导打过招呼的,有的据说还是县上领导的亲戚……落榜的则多是一些年轻的外地老师。
连我们旁观者都为那名女孩叫屈时,她却微微一笑,说:“我家是外地的,我认识最大的官儿就是我们校长,没事的,就当是锻炼了。”听着她的无奈,我心里一边不是滋味,一边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参加,因为我也是外地的。
就是因为那次讲课,在以后我格外关注那位老师,是始终认为那位老师一定会脱颖而出。两年后,再次见到那所学校的其他老师时,我又不知不觉提起新媒体大赛那件事,一位老师说:“那位老师平时认真敬业,业务素质过硬,已经考回本地去了。”我不免又是一阵惋惜。
所以,遇到类似的比赛,我常常有意避开,我以为这样就能避开伤害。没想到只要参加县上的一些活动,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状况,令人哭笑不得。
在语文教学上,我尤为喜欢做课题,也是因为那年我的选题不经常见,所以被批为市级课题,并顺利立项。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做得尤为艰难,因为可供借鉴参考的材料真的太少了。没办法,课题依然得进行,后来,我转变了思路,何尝不把研究中存在的这项问题作为研究突破口呢?于是,从开题报告,到调查问卷,再到中期报告,再到结题报告等一系列材料,都是根据课题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自己逐字逐句整理出来成果。
在写结题报告时,由于中途电脑出了点问题,眼看着就要收尾了,好不容易白完成的结题报告一瞬间都成为乱码,而且无法恢复。我简直要崩溃了,谁让自己一心只想出结果,却忘记了备份。没办法,只能重头开始写起。好在所有的课题材料都是自己一手做出来的,所以第二次完成结题报告时,倒也没费什么时间,看着自己的结题报告,我担心又激动。以前做课题,总会借鉴别人的材料,所以大思路不会跑偏。现在,这个课题,是依据课题开展情况而写的,支撑材料明显没有以前充足,且全市都在探索中,所以成果不是那么明显。会不会通过?我心里真的没有底气,在课题结题答辩时,评委的一席话给吃了一颗定心丸。评委说,课题选题很好,研究结果虽然没有那么突出,但是依据学校现状以及教育发展现状而写,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以后在这方面多研究,一定会有所突破有所成果,并且课题推广示范,这是今天看到的最为满意的一个课题汇报。我这才放心了,对这项工作不再上心。
后来,教研室来我校调研时,听一位老师说,我的课题没有通过。什么?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材料在评审时已经通过,答辩也得到评委好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托人打听后,才知道,原来在公布课题通过的名单时,念到课题主持人是我的名字时,当时参与的人里面,说不认识我,认识的又说没接受到我的“讯号”。然后,托人给我带话,课题还是有希望通过的,不过资料得改改,我当然明白“修改资料”背后的含义。为了这“最后的胜利”,我不得不去四处求人。我一个外地人,认识的也无非是跟我一样的来自外地的老师,哪里有什么通天的本领。后来,通过无数次的人托人,课题才勉强得以通过。
那次,我觉得自己真的被伤害了,而且伤害的体无完肤。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猴儿一样,命运完全掌控在别人手中,人家让自己表演什么动作,自己只能表演什么动作,否则只会换来“残酷的结果”。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彻底不参加县上举办的任何关于评比类的活动了,对于那种建立在“关系”之上的荣誉我也不稀罕。我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提升自己的各种教学业务能力上。从那以后,我自费参加了学校以外的许多培训项目,也结识到了我们小县城以外的那些真正优秀的老师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专长。此刻,在我心里,早已没有了什么不公平带来的委屈,而是内心多了一份从容与笃定。
以后,县里各级领导无论在大会小会上,只要表现出对我县教育现状的担忧,凡事提到要提高教师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时,我总是一笑而过。
2019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