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我的感受核心,而文章是我的随意BB。
首先我想说,谈恋爱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尤其如果和一个比你成熟很多的人谈。你为了保持自我,三观不被带到沟里,必须要很小心。这种恐慌会让人开始频繁的思索、快速的成长。不到一个月,我整个人被蜕了一层。不停内省、看书,赶快抓住一个让我感觉平衡的绳索。我们这种人,是不怕难受的,但是不能一直难受。遇到不爽,就是成长的契机,成长后的平静才真是不要太爽。
这几天我为了安抚内心的躁动,就像走火入魔一样看了很多东西。最开始我当然求助于我心理学的老本行,后来我发现全是“术”。你按照上面的东西做,只能做出一个“健康人”的样子而已,你的内心还是不能平静,还是躁动不安。尤其是我发现,很多心理咨询有一个假设就是“好的”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摒弃不好的,达到好的、安全的。退一万步问问:为什么要变好呢?谁规定的那个就是“好”?也就是说,当精神病人控制世界的时候,你们健康人还信自己那一套么?当我们努力努力追求幸福的时候,跟努力追求钱、名利的区别在哪?很多焦虑其实来自于:当我想怎么样的时候(当然不完全是本我),我有各种理由不能怎么样。若是内心听从了某些道理,也就自然而然的做了,是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但若是本来就听不下去,还要当下就硬拧巴着有样学样,这不是找难受是什么呢?我自己当然有不足之处,但是让我直接变成别人,给我什么好处我也不愿意。顺势而为,真是顶大的智慧。小到顺着情绪,大到顺着人生。不过我还不知道那个势是什么,可能是四维生物的神来之笔吧,哈哈。
当然我也和我的朋友们交谈,有趣的是我发现许多人都喜欢用自己的经验来套别人的经验,我承认有一部分是很有用的,起码给我浇水,让我清醒。但是很多时候,对方的描述拟造了一个“虚假的你”,反而让人陷入焦虑,别人用自己的情绪、道理、各个方面来约束你。她们说我是个“不听劝”的人,其实我听了,但是我还是有自己的决定。我通过听别人的,反刍自己,表达自己来彻底明白我的理由。说服别人永远比说服自己难,因为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缺口的。所以有人说我“自欺欺人”的时候,我是会立刻愤怒的,因为我想说:你怎么知道我要什么? 我自己还不知道呢,你凭什么来给我下结论?谁活在世上,给自己一套理论的时候,明确知道自己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人其实知道自己在掩耳盗铃,若真的有一天不知了,那不好么?达到了唯心主义的新高度啊。眼下我只能说,我现在唯一确定的就是:我喜欢我的生命是打开的,是理智的打开,不被情绪和恐惧淹没。
后来我开始看了点佛学,让我觉得很棒,我才知道高僧之境界和智慧。一眼就点破我们凡人的“贪”“痴”“嗔”,可能就是朋友说的“得失心太重”。我发现自己是个无比贪婪的人,尤其恋爱上了,就像无底洞一样想要吸收很多东西,又要A又要B,却不能接受其反面。俗话说的:你以为什么都是你的。自己贪婪的时候,自己的心就像一张大网迅速的铺开,就像开始练吸星大法,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个黑洞。这感觉是上瘾的,可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深渊,让人可以隐约瞥见地狱的样子,就是让你永世不得超生。所以,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我不是我佛,我也不想堕地狱。我且先贪着、痴着,做一个酒肉色的凡人。但我必须说,我敬畏我佛了。慈悲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修来的。
佛学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杂七杂八瞥见了各种主义,仿佛想找一个靠山。一直到我今天读爱默生,每一页都被击中,随便一句话就让我沉思久久,果然思想家不是盖的。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适用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这就是天才。”、“一个人应当学会发现和观察从内部闪过他心灵的微光,而不是诗人和圣贤的太空里的光彩。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认出了我们自己抛弃的思想:它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回到了我们的身边。”这些话让我瞬间找到了一个坚实的东西,不是心灵鸡汤软趴趴的跟你说:相信你自己,你是最棒的。而是让我感到,我本拥有一切,我只是舍本逐末了。爱默生对于儿童的心态描述的十分有趣,小孩子与生俱来的泰然自若,而成年后却被世俗“修正”了,他说“除了你自己心灵的完整,没有什么神圣之物”,还居然说“如果我是魔鬼的孩子,那我就按魔鬼生活好了”,纯真的让人发笑。
他支持“善良得有点锋芒”、并说“人和他的德行并不是一回事”,这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本性,并打消了我长久以往对于“be nice”的执念和矛盾。由于我过往的经验压抑了我固有的锋芒,因此我总是伪装我的善良。我有一部分善良,但有也有许多伪装出来的“善举”。爱默生还说:“我不想赎罪,只想生活。我必须做与我有关的事,而不是人们所想的事。”就是看到这,我不得不提起笔来开始写这些话了。我想说,对对对,这就是我啊。在我看了那么多谁谁谁说了什么之后,我忘了我自己怎么说。我想装大度或者装救世主或装受害者,那不过都是我的表演和我情绪的洪流罢了。永远不迷失自己,不怕给予、不怕得到、也不怕难过。
这趟旅程,我要走得美、走得妖娆、走得洒脱、走得一丝不挂。我赤条条来,不忘本我,再赤条条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