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看袭人不顺眼?多少人觉得袭人是心机女?
据说,连新拍《红楼梦》电视剧中扮演袭人的演员都遭到过的网络的围剿。
接下来,本人将还原一个真正的袭人。
书中首次出现袭人的名字是在第五回,宝玉进了可卿的卧室后。
原文:“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去,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这是宝玉的四个贴身丫鬟首次出场,袭人排在了首位。
作者的态度是明朗的,袭人是宝玉的首席丫鬟!
与袭人并列出现的三个名字,除了媚人,其他两个戏份都不少,当然后面还出现了个秋纹。
第六回一开始,就是宝玉和袭人的一场重头戏。
在这场戏里,宝玉和袭人均由男孩和女孩,蜕变成了知“人事”的“男人和女人”。
正是这场戏,唱出了N多的袭黑。
但是不管你黑还是不黑,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袭人就在那里,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是宝玉最亲密的人,黛玉和宝钗都不曾有过如此甜蜜的岁月。
今天至此为止了,欢迎批评指正。
袭人的地位非同寻常
袭人一出场,哪里是丫鬟的身份?
这种关系,要是搁到现在,活脱脱一对年轻小夫妻。
某些细节的描写,明晃晃显示袭人的与众不同。
袭宝两人的距离,用一个词来表示,端的是亲密无间。
无间啊无间。
原文:“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粘湿……宝玉红涨了脸……”
贾府偌大的家庭,光是荣府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
人确实不少,但等级森严,什么身份,该做什么事,那是一丝也乱不得的,都是有例可循。
袭人与宝玉的关系如此亲密,自是得到了上面的授权的,要不然再给袭人两个胆子,也是万万不敢的。
原文:“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无人撞见。”
See?
袭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越礼!
所以,您就别再耿耿于怀于袭人的特权了,虽然这会令某些人不爽,可面对事实,面对人家这种得到当时“体制内”认可的关系,也只能干瞪眼了。
说完袭人,插播一下公关高手刘姥姥。
姜还是老的辣。
刘姥姥是怎么和贾府扯上关系的?
刘姥姥的女婿小名叫狗儿。
狗儿之祖曾和宝玉他妈王夫人的爸爸,也就是宝玉的外祖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到了狗儿这代,家业萧条,眼看入了冬,还没办冬事。
什么是冬事?
正所谓“秋收冬藏”,冬天庄稼难有收成,不外乎就是准备吃穿用度罢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狗儿因此在家生闲气。
刘姥姥于是出主意,去走走昔日的“王家这一门亲戚”。
狗儿建议刘姥姥先走一趟探探口风。
没想到,刘姥姥竟有些公关能力,一路闯进去见到了王熙凤。
看看这位“积年的老寡妇”的表现吧。
先看胆识“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
再看心态“……便是没银子拿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接着看执行能力“刘姥姥便不敢过去……只得蹭了上来”。
还有寒喧能力“好呀,周嫂子!”。
还有表达能力“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嫂子转致意罢了”。
一番话下来,惹得周瑞家的就要卖弄体面,要带刘姥姥见个真佛。
折腾了一天,刘姥姥收获了二十两,这个冬天有着落了。
又是一个好长的长镜头
作者换着角度描写贾府。
第二回由冷子兴演说贾府,只听声不见形。
接着从林黛玉这个才五六岁的小姑娘眼中渐渐走近贾府内部。
然后利用刘姥姥这头老姜来描写贾府与普通人家的对比。
好吧,总结一下第六回出场的人物吧。
狗儿的儿子,板儿,这个王熙凤八杆子打不着的侄儿,引出了正经侄儿贾蓉。
王熙凤本回再次出场,显示了当家的派头“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
通房大丫鬟平儿“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
贾蓉是这样出场的:“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夭矫,轻裘宝带,美服华冠”。
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的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
再看刘姥姥眼中贾府的繁华景象。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
“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的”,
“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乱晃”,
“那凤姐儿家常戴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
没有无缘无故的牛叉,王熙凤为什么这么牛呢?
王熙凤年轻漂亮,在贾家年轻一辈的媳妇中,好不神气。
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看到贾母面前,众人无不“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唯独王熙凤敢“这样放诞无礼”。
知道吗?在林黛玉看来,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行为是无礼的。
再回忆王熙凤第三回出场时的排场,“只见一群丫鬟媳妇围拥着一个人”。
还有穿着,“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乡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辰未启笑先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