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舍得在教育上投资。目前市场上主做教育的各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发展,培训名目繁多,不管你有哪方面的需求,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相宜的机构,足以说明了家长们在面对教育上的积极态度,虽然有时候可能是盲目的,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舍得投资不遗余力。
前几天,蓝厌厌孩子的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三流的父母,凭什么想拥有一流的孩子》,文章发人深省,读后颇多感悟,不吐不快。
文章指出,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的资质平庸,在希望孩子变优秀的路上备感焦虑,这类父母常常有三种表现:
第一种,常跟孩子说“要努力学习,不然将来没出息”。
第二种,认为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贪玩、不用功、粗心,就是不肯承认是孩子资质平庸。
第三种,不惜一切把孩子送上自己规划好的道路,但如果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乖孩子不行。
文章的中心意思主要是说,做父母的不应该对孩子强求责备,而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言传身教最重要,父母本身是孩子的起跑线。
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蓝厌厌理解的一流的父母未必要有多高的文化水平,未必要懂得多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他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好,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勤奋努力、奋发向上、谦恭平和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他的孩子一定错不了。仔细观察蓝厌厌身边朋友们的孩子,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出的孩子还真是存在着差距。
01
A是朋友家乖巧的小女孩,在我们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上高一,小姑娘多才多艺,从小品学兼优,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
A的父母是大学同学,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尤其是A的母亲在孩子身上付出很多,从小带着A学习剪纸、钢琴、绘画、唱歌等各种才艺,小姑娘也争强好胜,对于这些特长班由衷的感兴趣,一直坚持上到中考,上高中了因为要去外地上学才不得已割舍。尤其是中考那段时间,学习非常的紧张了,可是小姑娘还是坚持着每天弹琴,弹琴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确切的说,小姑娘是把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
A的父母都是单位里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那类人才,A的很多优秀品质一定是沿袭了父母的良好基因。在A的家里,就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上,挂着她的作息时间表,从幼儿园开始,A的妈妈就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规划,每天晚上从6点到10点要做的事情包括画画、弹琴、做作业的时间段安排的紧密详尽,A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下成长起来的,怎么可能会不优秀?
平常A的母亲陪着她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到了周末和节假日,两个人就一起去旅游,十几年来,从国内游到国外游,去过很多的地方,见过很多的风景,即读了万卷书,又行了万里路。记得A五岁的时候,几个小朋友去她家里玩,A把她的玩具都拿了出来,孩子们玩玩这个,动动那个,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就见A跟在后面一直忙着收拾,等到孩子们玩累了,要回家了,A也把玩具都收拾整齐重新放回了箱子里,才五岁的年纪能够做到这些足以看出A良好的家教。
02
B是同学家的儿子,今年16岁,1.90米的大个子,人长得玉树临风,帅气俊朗,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B的父母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时因为没有分配到一起,又难舍这份感情,B的母亲便辞职做了全职太太,在家安心相夫教子,把这唯一的儿子教育的出类拔萃,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五岁那年,我们几家老同学相约着一起去南京游玩,那时候B学习着七门特长,小家伙资质很高,非常聪明,知道的很多,好像没有不会的东西,才五岁的年纪,光乐器就学习了钢琴、长笛、二胡三种,而且小家伙特别阳光,很懂事,特别有礼貌。后来一直听到B进步的消息,钢琴过了10级了,英语演讲获奖了,作文比赛要去香港参加颁奖了,全是令人震惊的消息,令我不得不感叹: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03
C的父母一直头疼他的学习问题。
C从小过得很愉快,父母对他一直采取放养的态度,小时候由着他胡闹,由着他疯玩,让他度过了一个十分轻松的童年。
上学后,父母在他的教育问题上一直有分歧,两个人经常为了他的学习问题发生口角。C的父亲下班回到家就打开电脑开始玩游戏,C便经常凑过去看热闹,每每这个时候,C的母亲就大光其火,认为父亲不应该总是沉溺于游戏,应该把心思多放在孩子的身上,因为C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的学习上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可是C的父亲认为学习是C自己的事情,只要C自己意识到学习就好了,现在学习不好是因为年纪小还贪玩,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C的成绩自然是不忍直视,C的母亲就开始给他报各种辅导班,一对一的辅导收费高昂,钱花了不少,C的成绩也没有提高多少,中考的时候成绩很差只能花钱去了外地一所普通的学校。
父母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父母的眼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发展空间的大小,所以,要想孩子优秀,家长们也必须行动起来,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己,和孩子一起每天进步每天学习,努力做一流的父母,争取培养出一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