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讲给你听】有道德修养的正人君子,他的思想行为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磊落,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阴暗行为;而他的才情和能力应该像珍贵的珠宝一样,不浮浅外露,从不轻易向人炫耀。
【来个故事】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才华出众,最终却被曹操所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于张扬自己的才华。
杨修主持建造丞相府的大门时,曹操在门上题了一个“活”字,杨修立即揣摩出曹操的意图是嫌门太阔了,立即下令拆掉重建。一次,杨修与曹操观赏曹娥碑,见碑上有字曰: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杨修便迫不及待地告诉曹操说“绝妙好辞”的意思, "黄娟”是有色丝品,即“绝”; “幼妇”是少女,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子女,就是“好”字;而“齑臼”则是用来盛辣调味品的器皿,就是个"辭(辞)"字。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渐渐地,曹操觉得杨修才华比他高,就有些嫉妒,便萌生了除掉他的念头。
后来,在一次战役中,曹军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不经意间以“鸡肋”二字为军中口令。杨修便自作聪明,下令班师。曹操得知此事后,认为杨修此举是在扰乱军心,就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君子行事,率性而为,光明磊落,无须遮掩矫饰虚张声势。才华潜藏不等于藏而不用,而是在能施展的地方施展,不过分地炫耀。过分地炫耀很可能使自己陷人尴尬之地,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杨修的被杀实属咎由自取,如果他才华潜藏不露,更不要在大庭广众之前让曹操难堪,那他也许就能保性命无忧。
【小侃一下】
不可使人不知自己的心事,是君子为人的法则;像珍视珠宝一样不将自己的才华张扬,是君子处世的法则。这样为人处世可以避免招致祸患、损害品德,也可以让他人从这个人的外在看见这个人的内涵。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真正的才华都是内蕴的。
孔子察人有三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总的来说,这三点识人方法都是在教人们不要以貌取人,而应透过外貌行为的表象,看清人内心的本质。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有位老人着盛装缓缓地一步步走向钢琴, 一双刻满岁月沧桑的手缓缓地抚上琴键。当第一个音符倾泻而出,强大的生命力喷薄而出,冲击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仿佛琴凳上坐着的并不是一位耄耋老人,而是一个对钢琴饱含热爱的“少女”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曲中深意融化在老人家的一段段旋律之中。一曲罢,全场肃立鼓掌。88 岁老人手捧鲜花,感慨落泪。匠心、初心都汇聚成一份真心,在这首洋溢着生命华彩的永恒经典里,她永享芳华。
作为《梁祝》首位钢琴伴奏缩谱编写者与首演者,88岁的巫漪丽用59年的时光在琴键上倾诉了这个中国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她说:“我一辈子想着跟音乐作伴儿,不求闻名于诸侯。”
自从6 岁那年听到了美国电影《子夜琴声》中肖邦的《即兴进行曲》,巫漪丽与钢琴便达成了一生的相守与默契。天赋异禀的她学琴第一年, 就在全沪儿童音乐大赛中一举夺冠。9 岁起便师从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18岁那年,凭借《贝多芬协奏曲》一战成名,24岁时成为北京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这位老人一生极富盛名,然而老人家却表现得极为淡泊。当有人问及巫漪丽:“您认为您目前处在《梁祝》中的哪个阶段?”她说:“刚刚破茧。”后来有一天再次被问起:“你为什么收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学琴?”巫老师也是从容不迫地说:“音乐不是炫耀才华的,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于是问题又有了新答案,“你现在已经到了化蝶的阶段了”,她淡淡地笑着说:“可能吧。”老人家总是说:“我一辈子想着跟音乐作伴儿,我们这些人就是老知识分子, 不求闻名于诸侯。”
比起成就自己,她更愿意创造经典。巫漪丽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回忆贺绿汀老先生的话:“中国钢琴作品一定要演奏好,如果不演奏好,那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纸上。”巫漪丽老人亦是永恒的经典。她背后的人生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芳华璀璨,经典永流传!
事实就是这样,真正的高人往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们像平常人一样生活,怀抱自然,却在无声处蓄养自己的才华,既不让坦荡的胸怀被欲念遮蔽,又不让谦和的心境被虚荣充斥。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向他们靠拢,做人时低调一些、谦和一些,做事时高调一些、要求严一些。也许这样的改变不会让我们成为高人,但至少会让我们更有境界。
(部分文字来源于《菜根谭》原著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