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小到大,我一直我行我素。我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总是笑着满足我的要求,而且看上去也很高兴,可现在他们厌烦了,人也变老了,变得更难过,更疲惫了,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真没什么意思。
他们只知道工作,一个劲地谈论钱,谈论省钱、存钱、储蓄、买股票等。他们成天抱怨这儿痛,那儿疼的,实际上都是些无聊的小病而已。病好了的时候,他们就埋怨工作多么累人。跟这两个老家伙生活在一起,真是烦透了。
对我这么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一点都不爽,没有同龄的伙伴陪我玩,没有女朋友陪我去上网,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看球赛。
我哭丧着脸回到家,一声不吭,因为我没什么好成绩可以夸耀。他们,也就是我的父母,就会狠狠地骂我一顿,过了一会儿,我们还是会看电视,当然只能看爸爸想看的节目了,而他喜欢的节目通常都很无聊,我和妈妈都这么认为。
爸爸通常做他想要做的。就算我大闹一通,就算妈妈坐在墙角生气,他都不理睬,他一点都不在乎我们的幸福。
有时候我真想走出家门,然后再也不回来了,这种生活真让人感觉沉闷难过,我也不再指望能高兴起来了,我也不想学习,不想去学校,不想上大学。
我父母很想有一个聪明而成功的儿子,我才不想实现他们的愿望呢,我又何必呢?何必让他们高兴呢?那会让我高兴吗?我才不信呢!生活真是一种负担,没什么乐趣,没什么好玩的。
我经常感到悲哀从心中涌出,感到羞耻要把我吞没,有时候我想再也不回家了,有时候我真想揍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或者就揍我的父母,好让我拳头里郁积的怒火释放出来。
还有些时候,我甚至想让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从我身上碾过去算了,那样可能会更舒服一些。
我过去是个被宠坏的孩子,现在是一名疲惫消沉的中学生,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我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堵厚厚的黑墙,晚上我要很久才能入睡,而且恶梦不断。
生活实在没意思,一点儿都没有,我只是个被遗弃的15岁的穷小子,真不知道以后我身上还会发生什么事,然而没有人会为我感到难过,瞧我这副尊容,总是撅着个嘴巴,谁会同情我呢?!
这是《0一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这本书里一个故事,也是一个从小受娇惯,长大好报复的孩子的独白。
这个孩子的父母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他们养育了一位国王,这位国王想要每个人时刻都听他使唤,一旦父母不依从他的要求或愿望,他就会变得非常消沉,以此来惩罚自己的父母。
2
小时候在农村,北方的农村重男轻女观念严重,有些家庭五个孩子,前四个是女儿,还是倾家荡产要生儿子,所幸第五个终于生了儿子。这个儿子就被全家人当成家中的小皇帝供着。小时候宠溺大家都不在乎,可被娇宠惯了的习性会延续至成人,会变成家族的祸害。
张奶奶家的儿子就是这种情况,张奶奶的儿子平时好吃懒做,嗜赌成性,外出打工也干不长,经常跟村里一群不务正业的青年胡混,30多岁了娶不上老婆,远近村落的村民都知道他的坏脾性,都不愿让女儿嫁给他,他本来就对父母不好,近来更是因种种失落,酗酒后打骂父母。
3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刚开始大家都诟病她虚荣、心机、拜金,后来看到她为了家庭,为了被父母的重男轻女观念宠坏了的哥哥的生活,自己在上海打拼近十年都身无分文,和两个90后刚毕业的大学生挤在一套房间里,大家都对她释然并同情起来了。
作为旁观者,我和我的小伙伴在追剧时一边可怜同情樊胜美,一边痛恨她的父母对儿子娇纵过度,不仅房子靠樊妹妹买,哥哥赌博欠下的高利贷都要让樊妹妹还。
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樊妈妈竟然一直执迷不悟,无底限的帮儿子,为了让女儿帮儿子还钱,公然逼着女儿借高利贷。还好,樊胜美在几位好姐妹的帮助下,最终避开了火坑。
看到这样的父母,你一定也想一砖过去拍醒他们。可回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依然对自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书中说:一般而言,一个从小一直被娇生惯养的孩子是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的,她从小起就只看到生活明媚的一面,当他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可爱,当家人对他的期望增高,他的生活以及他父母的生活就变味了,整个家庭的生活也变味了,最后人人都不高兴、不满意。
这样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好性格,他们会走入一种恶性循环,时不时会觉得有一丝丝仇恨爬进心田。同学们不再喜欢他们,父母对他们也不满意,更糟糕的是,他们没有学会怎样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即使自己不太愿意,也得努力去做这种概念,从未在他们的性格和习惯中扎根。
对孩子娇宠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本能,但理智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准备好去面对生活,面对各种现实,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并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使孩子最终自主自立,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