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文
最近各大平台都在讨论,房价持续上涨没有跌的趋势,30岁以下的年轻人究竟还有什么机会?看到这样的话题,我也会很焦虑,资本寒冬,工资涨幅小,物价和房价却疯了一样往上飞,完全不顾及我们的感受。
焦虑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资源聚集的北上广深,总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有部分因为生对了年代,正好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咬牙买了房;但必然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在本身职业之外,不断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有整合资源的能力。
工资只是它们的生活费而已,聪明并且那么拼命的他们,理应拥有更多的机会。
今天这篇文章想告诉你,无论你是否拿着死工资,都有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在深圳,和汇丰银行的一朋友吃饭,他和我年龄差不多,毕业后一直在银行,规规矩矩,也算是做到了中层,年薪税后30万人民币,买了四环的小房子,谨慎的花钱过日子。
他说他很焦虑。他说深圳这些年机会很多,好些朋友做了公司,前几年邀请他入伙一起干,但是他觉得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份稳定的收入,不敢放弃。
他看过当年觉得不如他的人现在赚了好多钱,也看到那些所谓的精英们,一直苦逼的挣扎在融B轮的路上。
他觉得在深圳这座有最活跃的创意,最多的资本,最密集人才的土地,但自己好像是这座城市的局外人,旁观者。这座城市的热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而他这份薪水,越来越觉得鸡肋,吃不饱饿不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样没劲。
看似奇怪,但细想又合情合理。工资收入,这个大多数人传统的收入模式,在这一轮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尴尬。
以前要稳定 现在要可能性……
因为传统工资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的新商业,尤其是互联网商业。
工资的增长模式是线性的,而互联网商业的增长模式是指数的。
工资收入模式的前提是,一个人是相对静态和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增长是随着这个人专业度和经验丰富成正比的,是随着时间的线性增长关系。所以工资存在合理性的一般前提是,这个公司是稳定的架构。
你现在做一个公司,很少会做个公司十年规划,做个三年规划就不错了。因为现代商业一方面公司寿命越来越短,我先声明,这不一定是坏事。另一方面,一家公司的迭代速度非常快。
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在于产生了人与人更低成本的链接,更高沟通的效率,更高频的合作交易。
一句话总结,就是增大了个体的链接力和影响力,和未来不可预测的想象空间。是有可能呈现爆炸式指数增长的。
所以工资模式其实是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商业,以为太慢了,太没有想象力了,股权模式其实更适合。而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一线城市,你会发现,如果你仅仅靠工资收入,一般都是买不起房子,因为工资的涨幅一般跟不上房价涨幅;所以我身边好多人都有30岁危机,工作了五六年,收入好像增长了,但是和房价,物价和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消费欲望比起来,反而觉得更不满足了。
而幸福的人,更多是前几年拥抱了资产泡沫的人,因为M2的指数来看,资产的增长一般都会超过工资的增长幅度。
不像美国,这十年的物价指数基本没怎么涨,房价也没有升太多。所以,十年前的10万美元年薪,和现在的10万美元年薪,日子过得差不多。
所以,线性增长的工资,其实开低了你在这个时代可能拥有的更好加钱。
承认吧,你的工资收入走不向财务自由!
另外,我注意到,在有些行业,工资收入,不仅有鸡肋,甚至可能是陷阱。
因为高收入,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高风险。第二是稀缺性。
工资收入所对应的应该是低风险,因为工资意味着旱涝保收,但现实是,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因为不敢冒险,反而职场风险指数越来越高。
因为当身边都是翻起的海浪,一艘平静的船,说这艘船稳定,就是个笑话;你能做的,就是不断调整船的姿势,和海浪同频共振,所谓动态平衡。
如果一个人领的是工资,但是所处的行业,让你越来越动荡,变得更容易被替代。那这个工资收入,不仅不是保障,而是职场陷阱了。
举个例子,我一好朋友,四线城市,和我年龄也差不多,政府机关领导一把手的秘书,绝对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不错仕途,但她说她很焦虑。
她说她和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羡慕他现在貌似人生赢家的日子,但是,她说:
“我有时候会听不太懂他们讲的一些互联网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很闭塞,感觉自己落后这个时代了,有种out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想就会麻木,想起就会觉得恐怖。”
因为公务员这种看似稳定的饭碗,好像这几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而且体制内的很多制约,导致她很难开发自己的另一种人生可能。
她说我每次回家,就特别想和我聊天,觉得我能够带给她外面的世界的样子。
所以,互联网带给我们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有一不留神被淘汰的可能。
当人工智能都开始淘汰华尔街的交易员了,未来有哪个人是安全呢?
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挑选一份工作,和规划自己职场路径的时候,工资考量的比例,或许越来越不重要。
或许我们应该多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变得稀缺,变得有话语权。
或许我们应该多想想如何抓入周期越来越短的机遇,抓住一次人生的资产泡沫,哪怕只有一次,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
就像还在体制内的人,要时刻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就像还在领工资的人,要时刻警惕,你的价值,可能一直被工资低估了。
中产阶级确实在崛起,中产阶级也同样焦虑,至少,你不能跟着船一起沉。
我深圳的两个商业合作伙伴,一个早些年从交通部大院里出来,做自媒体人了,做的还不错,一年几百万收入;另一个伙伴两个月前也从体制内出来,跟着一个牛逼的互联网人做项目,收入还不稳定,但至少比以前开心。
当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变得不再高度依附,当一个人就可以活成一家公司完成和世界的最短连接;而工资,作为个人和组织中间的交易载体,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雇佣制会退出舞台,合伙制会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