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下一篇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姬重耳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他的故事在春秋五霸(无论哪个版本的五霸)里可以说最励志——没有之一。
姬重耳是晋献公姬诡诸八个儿子中的一个。《史记》说:“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但是论身份,姬重耳不是嫡出,按现在的标准,一个人如果要成功,除了拼爹以外还要拼妈,姬重耳的妈明显不够份量。所以储君是申生,如果是太平世界,晋国王位基本和重耳没有关系,他的人生应该也已经被既定的礼法安排好:他可以是一个卿大夫,然后把大夫的位子传子传孙。所以,在骊姬之乱发生前,重耳就是一个没有戏份的龙套。
公元前656年(鲁僖公四年),同时受到骊姬诬陷的晋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各自的领地蒲和屈,晋献公派兵缉拿。重耳下令蒲人不许抵抗,自己匆忙间翻墙逃命,被追杀者寺人披斩去衣袖。夷吾组织屈地军民对抗,战败后出逃到梁。
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在狐偃的安排下,重耳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期间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季隗和叔隗,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崩,公子奚齐继位,尊骊姬为国母,里克、邳郑父等人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
惠公恐国人附重耳,便派遣刺客去刺杀重耳。重耳又一次开启颠沛流离模式。这期间,重耳饱受世态炎凉之苦。——
☞一生英明的卫文公一时糊涂,对重耳没有兴趣;
☞重耳饿极了向一个农夫乞讨,农夫从地上拾起土块,调侃重耳:“拿去,吃吧!”于是是有了个感人传说:为了让重耳活命,从人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
☞来到齐国,桓公在位时尚可,以其宗女嫁于重耳。齐女杀死侍女,与狐、赵合计,将重耳灌醉。然后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临淄。《烈女传》中说齐姜劝重耳:“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但此事却有后人猜测是齐女嫌弃重耳;
☞到曹国,曹共公完全不听大夫僖负羁之言,拒绝接纳重耳,还在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他的骈肋,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侮辱;
☞来到郑国,叔詹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郑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整个第二段的流浪生涯,除了齐桓公、宋襄公和楚成王,其它君主都没有给重耳好脸色。当公元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回国时,我们的姬重耳同学已经老了,史料没给我们他确切的年龄,但离他去世的公元前628年只剩下8年光阴了。
一个大半生都在逃命,大半生都在白眼中度过的人,最后当上一国国君,本来应该是扬眉吐气的大好事,但是之后的烦恼依然接踵而至。
那个麻烦叫立储。
翟国君主听说重耳已经做了国君,就派使者把重耳原来的老婆季隗送回到晋国,并向重耳称贺道喜。文公戏曰:“当时,我叫你等我二十五年后,就可以改嫁,幸好,还没等到二十五年。”
翟国君主提出要求:立季隗的儿子为晋国太子。因为季隗和重耳生的儿子,是在翟国长大的,如果被立为了太子,将来就会对翟国有利一些。
重耳就为难了,翟国是个小国,如果依从翟君的,那齐国、秦国怎么交代呢?如果不依从,一时又找不到好的理由。
让我们重新回放一下重耳的5位秦国夫人曾经的新婚礼物:“公子惧。降服而囚。”重耳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之下,诛杀了吕省、郤芮后,把他的秦国夫人,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带回了晋国。——根据老公的谥号,现在,我们应该称呼她“文嬴”。秦穆公先后送夷吾、重耳(两次)归国为君,史称“三定我君”。当然文嬴毫无悬念地被立为了晋国夫人。
重耳的齐国夫人齐姜。把重耳送上马车离开齐国的时候,实际上仅带走了一辆马车。——所以才有人说齐姜已经嫌弃这个看来已经没了前途的老公了。但是现在,重耳一当上国君,齐姜就又找上门来了。
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重耳如果得罪翟国,得有理由;得罪齐国,得有理由和实力;如果得罪秦国,不用理由就是死路,秦穆公可以立你,也可以废你——反正他也不是没做过,只是没有亲手做罢了。
拼智商的机会来了。
重耳的第二个老婆逼姞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男孩叫姬欢,女孩是伯姬。重耳第一次逃亡的时候,逼姞死在了蒲城。姬欢就是晋文公重耳的长子。
文嬴却没有生育。重耳就叫姬欢认文嬴为母(只是恐怕姬欢的年龄比文嬴瞠要大,然而权力面前一切都好说,不管了!),然后被合情合理的立为晋国太子了。——论年龄,排行老大为长子;论正庶,为正夫人文嬴之子。以嫡长子的身份成为储君,这就是后来的晋襄公。
谥曰: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刚做国君的姬重耳就小试牛刀,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大难题。
当然,晋文公之所以谥为“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霸业。
下次继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