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投资理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手中有一笔闲置的钱,存在银行收益太低,想要投资却不知从何下手。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因为理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金融知识一问三不知的大众来说,的确非常困难。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做,但现状是专业的人却只为有钱人做,也就是说传统理财师面向的是高净值用户,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人群投资能力强,收益更可观,另一方面是因为理财师与投资者一对一的方式对金融机构来说成本较高,所以无法服务大众。
在强调普惠金融的今天,高净值人群仅是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国近些年来中等收入人群的飙升(未来3年有望上升到3亿-5亿),他们形成了庞大的理财市场,那么想要解决大众理财的困难,除了国民教育外,更理想的路径是改变连接理财者和理财产品的桥梁,即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智能投顾——由人工智能代替理财师实现理财普惠。
通俗来讲,智能投顾就是用机器人替你理财,进行组合的配置和优化。智能投顾的概念其实早在3年前就传入了中国,却在16年下半年才开始快速发展,17年上半年开始扩散,是因为影响智能投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投顾模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智能投顾模型的建立,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和智能化算法等技术,再根据用户特征数据(风险偏好、承受水平、投资风格等)与金融数据(行情走势、个股分析、风险评估)两个维度的信息为用户提供合理的投资方案。
由此可以看出,投顾模型是否优秀决定了能否为用户带去真正适合和需要的投资方案,影响着用户体验。同时,可以发现智能投顾相较于传统理财师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抓取的行情数据更加广泛和全面,所以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动态和客观的方案,当行情发生变化时,它能够及时告知用户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那么除了适合的方案外,用户最关心的还是收益。这也是影响智能投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二——收益能力。
虽然智能投顾的参与者日渐丰富,但从现状来看,收益的确是不太可观,有的甚至还没有余额宝或者单一的理财产品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投资市场波动性大造成的,那么如何保证基础收益并提高额外收益能力这是未来中国智能投顾公司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我们近期追踪的一款产品“有鱼智投”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有鱼智投”是一个通过人工智能和优秀基金管理人为投资者定制理财方案的智能投顾平台。
(有鱼智投App界面)
智能投顾根据用户需求给出的方案,需要基于公司产品库所能提供的产品进行组合,所以产品的好坏对于方案的收益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首先,“有鱼智投”与超过50家国际一线基金管理人建立了合作关系,录入产品库的基金超过12000支,在数量上保证了丰富选择性。
其次,“有鱼智投”引入了基金管理人,他们是来自中投、高盛、道富等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金融团队,负责对产品库中的基金进行尽调和评级,从短期业绩、长期业绩、管理者其他能力、资金流向、第三方评级等指标为基础进行逐一评估,以此产生精选基金。
这些基金相较于未经过评级的基金来说,风险波定性更小,收益更加稳定,所以基于精选基金组合而成的投资方案收益较为可观。
解决收益问题是智能投顾中国化发展非常重要和特别的一个点,因为国外智能投顾所采用的资产是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其交易价格、基金份额净值走势与所跟踪的指数基本一致,因此,投资者买卖一只ETF,就等同于买卖了它所跟踪的指数,可取得与该指数基本一致的收益。而在我国,ETF数量共130多支,且多为传统股票指数类,债券、商品类不到10支,所以限制了国内智能投顾的模型策略和收益表现,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波动是非常频繁和难以预估的,所以投资风险较大,若无法解决收益问题,对于公司来说,是资金和用户的流失,对用户来说,智能投顾将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可。
当然,影响智能投顾中国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投顾模型和收益能力外,还有国内投资者不理性的习惯,他们喜欢短期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而智能投顾是稳健、长期的投资,所以如何吸引用户使用智能投顾也是一大关键。此外还有政策的监管、盈利模式的探索,但由于目前处于早起发展阶段,故无法展开叙述。
目前不仅仅是创业企业在做智能投顾,很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传统银行都在积极开发智能投顾产品,所以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投顾必然会成为燎原之火,改变原有的理财模式,我们也将不断追踪产品,为大家分析他们在影响智能投顾发展的各个因素方面有何创新之处。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