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开始啃分析阅读这部分,说实话,真有些找到看教科书的感觉,够烧脑,不过论述的也是有理有据,只是觉得自己日常实践的少,特别深的体会不算太多,这周就闲言碎语几句吧。
作者将分析阅读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书的主要内容,第三阶段则升华成对书进行评论。
第一、第二阶段的内容读下来,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和中学阶段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目有些类似,心中暗暗臆想,当初的阅读理解的题目是不是从此处得到的灵感呢?不过,在我经历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形式上与作者的观点相似,但实质却发生了改变,比如,作者认为在概括书的重点概要时,并不存在绝对又唯一的说明,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但我经历的语文教学却经常是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甚至是老师会将教师用书上的标准讲解让大家抄下来背书,评判打分的时候也是寻找“参考答案”上的知识点,久而久之,思维怎么可能活络,而阅读的兴趣又何在呢?教训十分惨痛啊!
而第三个阶段,如何公正地对书的内容进行评价,我觉得结合我自己的阅读现状和我观察到的周围人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一是在阅读后十分欠缺这个步骤,其实说的更通俗一点儿,就是缺少评判性思维,很容易不假思索全盘接受一本书中的观点,而并不思考这个观点从提出到论述的过程是否合理,如果精彩,妙在何处?如果不妥,又如何反驳?缺少了这个过程,很可能会被不同作者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可能比不思考还可怕。二是很多人倒是阅读后进行批评了,但那种批判早就不是作者认为的公正的批判,要么带着强烈的情绪,从批判书的内容很容易就上升到批判书的作者,甚至是颠覆性的怀疑他的一切,要么就是据理力争,非要将自己的观点凌驾于作者的观点之上,却完全忘了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绝对正确和唯一的解答。其实,作者提出的在评论之前应该具有的心态,在我们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中也是一种十分必要但却比较缺失的心态,作者是在教我们阅读的技巧和规则,但仔细想想,何尝不是在教我们人生的规则呢?
阅读,真的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