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时候,七夕这个节日跟牛郎织女没毛关系。最初是乞巧节,后来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加入,才有了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七夕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人只知道鹊桥相会的情节,这里把前面的事儿也简单梳理一下。故事有两个恶毒女人,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王母娘娘,还有一个很少人知道,就是牛郎的嫂子。
很多故事里嫂子这个物种都是个性鲜明的,要么十分善良,要么十分恶毒。牛郎很不幸,遇上了后者。平日里嫂子就很不留情,逼他干很多活,想办法虐待他。至于怎么虐待,没有具体交待,留给大家自己脑补。
直到某年的秋天,牛郎的嫂子提了个无理的要求,要求牛郎去放家里的九头牛,然后回来的时候要带着十头牛回来。故事发展到这里,基本可以确认一点,牛郎他哥不是傻子就一定是怂包软蛋。
牛郎赶牛进山,难免悲伤,坐在草丛中闷闷不乐。这时,一位白须白发的老者照例跳了出来,问明缘故,含笑给他指点明路:小子,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牛,你去喂养它,救活它,就可以凑够数带回家啦。
牛郎赶着牛翻山越岭,果然在伏牛山找到了那头病牛。他悉心照料,喂草三日,老牛终于回过神来,使出吃奶的力气抬起头,道明真相:小子,我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触犯天规贬至人间,不想居然失误来了个硬着陆,把腿摔坏了。现在呢,必须用百花的露水清洗一个月才能好啦。
不等眼前这头自称灰牛大仙的牛讲完话,牛郎就一口答应照料他了。话说牛郎真是实在,我要看到牛开口说话肯定拔腿就跑了——这就是说我是不可能碰到什么仙女的。牛郎又悉心照料老牛一个月,晚上互相依偎而眠。
故事就是很古怪,神仙都给遇上了,也救活了,神仙却没带着牛郎去谋个什么出路。牛郎一根筋地要赶着十头牛回家跟嫂子交差。这个落难的牛神仙也跟着回去了。嫂子却依旧是那个嫂子,又有几次想收拾了牛郎,结果都被牛神仙暗中截止了。嫂子人狠,却没心眼,不感到蹊跷,只是一怒之下赶走了牛郎。这时,一定可以确定牛郎他哥必须是怂包软蛋了。这一点想必没人有异议吧。
牛郎从此只有那头老牛相随。也许是身边带了个神仙跟班的缘故,牛郎又轻易地碰到了神仙。后面的故事就几乎家喻户晓了,诸仙女下凡洗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结识了织女。后来织女偷偷下凡,跟牛郎成了亲。然后织女带来了天蚕,人们学会了养蚕,抽丝,于是有了绸缎。
两人男耕女织,好不快活。生儿育女,一男一女,幸福美满。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天帝后知后觉,俩人有了孩子才发现出事儿啦。王母娘娘震怒,下凡亲自拿回织女。
老牛说,小子,你不要难过,等我死了,你拿我的皮做成鞋穿起来,你就可以飞上天啦。
老牛毕竟是牛,不会吹自己。它死后,牛郎拿他的皮做成鞋,真的可以飞上天。他就带着儿女上去跟织女全家团聚了。
王母娘娘哪里肯罢休,拔下金簪一挥,一条天河从此隔断二人。也没交待他们子女在河的哪边,还是遣送回了人间。两人情比金坚,情感动天,最后是喜鹊们先看不下去了,出来搭成鹊桥,让两人踏身而过,见面相会。这时,王母娘娘又出来干预,不许这么搞。但又觉得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于是经过思量,准许了他们七夕相会一天。
从此,牛郎织女谈了无数年的异地恋,见面时间是一年一次,时长是一天,或许只是一个晚上。
人们却觉得这一天是喜庆的日子。事实上,这一天应该是悲伤的日子。吹毛求疵地讲,除非革掉王母娘娘的命,从此牛郎织女重获自由,这才值得喜庆。你觉得呢?
而在这样“喜庆”的节日,除非自己有情人一起嗨皮,否则这个节日其实都只能在朋友圈里假狂欢——情人在酒店里的那才是真狂欢。然而,真狂欢往往就只是狂欢,过眼云烟,真正的幽默和内涵,却都在假狂欢的人们那里不断地被创造着。他们那里,有真正逗人乐的段子,这是一种生存的情趣,毕竟人生很多东西不是想得就得,想有就有。没有的时候,也得有乐子来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