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四大朋党之汉争---汉末的党锢之祸
小武点了点头,道:“现在,我应该已经初步懂得了何为政党。实际上,人的特征要比奉行什么主义更加重要。”
八角点了点头,捋须微笑道:“其实中国的封建历史,也即是一部朋党的历史。几乎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贯穿着朋党之争,几乎所有的士大夫、官僚们都不能置身其外。”
“而朋党两字,首先是朋,然后结党。按照古书所言,一朋指的是一个小圈子,乃以成员的某种共同点而形成,要么是血缘种族相近、要么是来源地域相近、要么是出身等级接近、要么是志趣学问接近。”
小武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把朋再扩大化,就可以结成一党了。”
八角点头捋须道:“不错。把若干个朋结成一党是为了扩大实力,然后再攻击其它政敌就有把握得多了。然而成员的这种团结、或者叫勾结,在封建社会大多数时间是上不了台面的、只是暗地里存在的。”
“因为你想攻击政敌的时候,最好就事论事、以显示你的客观性。否则,皇帝知道你们一群人只是想打击某些对手,并非出于公心,他就未必会支持所谓的弹劾。反过来说,如果一群人中每个都似乎‘公正’地指出某人的不同毛病,而且彼此间互相配合、在各个时间进言、从各个角度出发、指向同一目标,那就完全可能造成‘三人成虎’、1+1+1远大于三的这种效果。”
小武倒吸了一口凉气,点头道:“确实是这么个理儿!无论在何时,结党营私都是非常厉害的手段!”
八角捋须微笑道:“不过以上情况只是发生在党争不怎么激烈的时候。当党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双方都会赤膊上阵,也顾不得表面上客观了,许多人同时进言一件事的境况几乎无时不发生、无事不发生。那么作为裁判的皇帝也无法置身事外、保持冷静,被迫陷入了不支持A党就得支持B党这样的窘境。”
小武惊讶道:“原来皇帝可能对付不了党争?也就是说皇帝很可能会对大臣们束手无策!但是为什么只有双方争斗呢?皇帝为什么不支持A党就必须支持B党?他不能支持C党么?”
八角呵呵一笑,道:“这就是联盟的特性造成的。因为人多力量大,如果真有三个党的话,也很快就会出现二对一的现象,那岂不是等于还只有两个党?毕竟谁都想待在‘胜利联盟’里,联合一下很正常,不对吗?”
“真的出现激烈党争的时候,每个官员都必须站队,非A即B,不然的话无法立足官场。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等于也被A党和B党官员给共同劫持了,再难以对官场互相攻击置身事外。”
小武先是释然,继而又有些犹豫道:“我明白些了,因为牵涉到几乎所有官员,皇帝除非彻底不理行政事务,否则无法不被卷入其中。而他就算‘请假’不去上朝,也依然是要托付给某些大臣摄政的,所以真的算是被‘劫持’了。”
“但历史上的皇帝,真的完全对党争毫无办法吗?以我的孤陋寡闻,似乎感觉到在一些雄主治世的时候,好像是没有激烈党争的。”
八角呵呵一笑,点头道:“你说的是。在历史上盛世之时,大多都是没有激烈党争的。但并非没有党争,只是如我先前所说,有人在桌子底下悄悄地争,表面上看起来并不明显而已。”
“而即便是不算政治强人的皇帝,也并不是拿党争没有法子。比如,当唐宣宗登基的时候,他对之前历经几朝、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十分反感,凡是前朝的大臣一概不用,全面任用了新的一批官员,从而‘强行’结束了党争。但是这种‘休克疗法’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导致前订的政策全部推倒重来。”
小武这才明白了些,点头道:“原来如此,可见最好还是不要出现激烈党争的局面。但想来也是由于某些皇帝的怠政和纵容,才令激烈党争的情况出现。”
八角捋须笑道:“要说历史上的激烈党争,主要有四个,汉、唐、宋、明四朝各一个,称为四大党争。你可以了解一下?”
说罢大袖一挥,只见一张白纸从八角的袖中飘飞而出,小武连忙上前伸手接过,仔细看了一会儿。
图表1中国历史上四大朋党之争
只听八角接着道:“先说说东汉末年,桓灵二帝登位的时候,从公元166年至189年,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激烈的斗争持续了24年方才终止。所谓党锢之祸,其实是太监(宦党)和士大夫(锢党)之间的争斗乃至仇杀事件。”
“不过宦党和锢党的名号,是我为了方便而称呼的,当时却并非如此,表面上只有一个党。因为专权的太监并不承认己方是一个党,而且也有一部分太监是支持士大夫的,所以他们从不以党来称呼己方,只是称政敌集团为‘党人’ 。”
小武讶道:“那就是说,只有‘锢党’这一个党咯?怎么起了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呀?”
八角微笑道:“‘锢’者,禁锢也。该派指的是士大夫清流一族,开始时为首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35位著名世家之子。当时他们反对太监专权,最后被汉桓帝贬斥、又被统一扣上了‘党人’的帽子。由于这些人名震天下,未必会被处死或坐牢,但也被判‘禁锢’家中,终身不得出仕为官。”
“具体来说,三君即窦武、刘淑、陈蕃三人,为‘一世之所宗’,即世人学习榜样;八俊指李膺、荀昱等八人,为‘人之英’,即人中英杰;八顾指宗慈、巴肃等八人,为‘能以德行引人者’,即道德可为人榜样的;八及指张俭、刘表等八人,为‘能导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导他人学习三君榜样的;八厨指度尚、张邈等八人,为‘能以财救人者’,即不惜家财、仗义助难者。”
小武点头道:“原来‘锢’者,即被监视软禁家中、不得外出为官呀。”
八角点头道:“你可以把‘禁锢’,当成是一种政治迫害。不过这种相对温和的迫害,只适用于少数名气很响、社会影响极大之人。审问党人之时,常常会采取严刑逼供,而到了党争愈演愈烈的后期,则处死、流放乃是家常便饭。”
“由于‘党人’多为著名贤人,同情他们的一般民众很多。甚至还有一些官员主动宣称自己是‘党人’,要求加入被处罚名单,但是被置之不理。这种情况使得皇帝所支持的太监越发惶恐,因而斗争逐渐升级。到了后来,八及中的张俭逃亡去塞外、沿途投宿的所有民居家庭,都被牵连处死甚至族灭,导致一个郡因此残破。”
小武倒吸了一口气,道:“党争的迫害,竟然到达了这种程度!”
八角捋须道:“其实党锢之祸并不复杂,起因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位终结了东汉朝的末代君主、感觉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限制,所以平日里较亲信身边的太监。因而太监们的家属亲戚也水涨船高,在各地得势胡为,对世家们的传统权利形成了冲击。”
“于是士大夫们打算对太监及其亲属们动手,夺回本方对朝政的主导权。他们有着舆论优势、然而又有着信息劣势,比如对皇帝、太后等人身边的状况不太了解,不了解关键人物的真实想法。而有些人为了建立功勋、意图打击所有太监,又犯了斗争扩大化的问题,将原本同情朝臣的部分实权太监也逼入了对方阵营。”
小武张大了嘴,道:“你是说,因为党人的激烈行为,才招致了宦党的形成?”
八角点头道:“正是如此。而党人们看不清楚,太监专权的根本原因在于皇帝认为士大夫阶层的权力过大。如果纵观两汉的历史,重臣和外戚专权数不胜数,很多皇帝即位就像是中彩票、执政就如同坐过山车,一切均不由自己做主。桓灵二帝虽然贪图享乐并且怠政,但在抑制世家势力这点上是很清醒的。”
小武嗤的一声笑了出来,道:“原来汉朝的皇帝做的是如此艰难。”
八角捋须微笑道:“一般来说,这种党争通常是‘文斗’,但是当白热化之际,情况可能会失控。比如汉桓帝刚死、即位的汉灵帝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宦官偷出了大臣的奏章,知道他们即将发动清洗太监曹节、王甫一伙的行动,因而先发制人。”
“当时党人为首的大将军窦武,是窦太后的父亲、汉灵帝的外公,双方看起来强弱分明。但是曹节利用了信息不对称,采取了一系列神操作,彻底颠倒了形势。”
小武诧异道:“我猜皇帝其实是两派争斗的平衡力量,但是他当时还是个孩子,所以的确无人可以控制党争的‘度’。然而还能有什么神操作呢?”
八角呵呵笑道:“这个神操作的设计和执行,着实让人难以置信。首先,曹节让汉灵帝的乳母去欺哄这个小孩,随即袭杀了亲近大臣的掌印太监,获取兵符印信的同时、又胁迫尚书官员写出假诏书。”
“然后再挟持窦太后,传令追捕窦武、陈蕃等士大夫首领。但窦武的势力非同小可,能够调用的军队和家兵甚多;而80多岁白发苍苍的陈蕃作为太学生的老师,甚至带领了许多太学生持刀剑奋起反抗虎贲军、羽林军的抓捕。”
小武嘴巴大张,震惊道:“那么双方势均力敌之下,会让京师长期陷入混战?”
八角摇头道:“但是乱战也持续不了太久,军方的力量更是决定性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此时正好因准备出征而来到京师,曹节立即假传圣旨欺骗于他,说京师形势大混乱、乃因太国丈兼大将军窦武起私兵谋反。”
“于是张奂便遵从‘圣旨’,指挥正准备去伐匈奴的大军平定‘叛乱’,致使窦武、陈蕃等人包括太学生们全部自杀或被杀,其余未参与此役的很多士大夫也被牵连罢官、禁锢。其实‘党人’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大多数并没有、或者还来不及做些什么,故没有任何证据,但罪名就是与窦武、陈蕃等人‘一党’。”
小武恍然点头道:“原来党争就是这样逐渐白热化、扩大化!文斗变成了武斗!然后大规模武斗又延续为大规模批斗!”
八角捋须笑道:“事后,张奂才知道自己是被利用了,而窦武完全是被冤枉的,故愤而拒绝曹节操控的奖励---封自己为‘大司农’的圣旨。但是到了最后,主动去廷尉投案自首的张奂,也被完全相信宦官的汉灵帝判处禁锢终身。”
小武叹息道:“汉朝的官员还是很有血性的!然而也并不能改变现实。”
八角笑道:“关键是汉灵帝从小开始就只信任太监。这可能有各种原因,无论是他的父亲、乳娘、太监给他的印象,以及自己的感知,都让他彻底站到了‘党人’的对立面上。到他的执政后期,又出了著名的‘十常侍’,即十大太监,使得朝政几乎全部出于宦党之手,对锢党的压迫则持续了很多年。”
“直到黄巾起义之时,汉灵帝担心‘党人’会勾结黄巾军造反,这才赦免了已经奄奄一息的残余党人。最后一直到董卓专权之时,他拥立了汉献帝、同时也给‘党人’们平了反。至此,党锢之祸才算完全划上了句号,但此时东汉朝也基本上亡了,很快要进入三国时代了。”
小武失笑道:“原来董卓也是有一些政绩和功劳的,是他给受迫害的锢党平了反!可见汉朝时候的民心还是向着士大夫阶层的,所以在各种书籍、包括三国演义里面,都大谈特谈桓灵二帝的昏庸、以及宦官专政才造成了汉朝的覆灭。”
八角点了点头,捋须道:“总观汉朝的党争,从‘党’的角度来看,斗争非常原始,双方主要是争一个名、斗一股气,没有体现任何政治高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