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教育观念认为,由外界给儿童一些印象或者信息,儿童接收了这些印象或者信息,并经过反复的练习就能发展成为智力。
比如教孩子认识数字,就会让他们把一个数字反反复复写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机械的去记忆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当孩子写到熟练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就会认为孩子已经掌握了这项数学技能,智力也得到了在这方面的发展。然而家长们并不清楚,这只是一个符号的认识,他并没有把这些数字的符号与相应的数量做关联。也就是说当孩子,写到100的时候,他并没有一个感官认识——到底100是有多少。他不知道100个苹果在他面前会是多么壮观的一个场景。
传统方式,可能会很快让儿童掌握某一种技能,但和内在的智力发展有本质上的差异,这样的儿童心智比较落后,不自信,不坚强不果断,外界没有反应的时候,他就不能确定,不会洞察,不会深入思考,不能主动地采取行动,不能综合的将所学的东西,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应用,一开口就是知识,而他的这种知识与生活毫无关系。
我们不要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
实际上技能并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感觉来自内部,也就是说,儿童不是一个空瓶子,不需要我们成人往这个瓶子里灌东西(瓶子里的东西就是智力)
儿童所有的智力都是通过感觉发展而来的。孩子天生会通过自发的体验慢慢形成经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感觉,智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的过程。孩子智力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他们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和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的。
儿童理解所有的事情都要依赖感觉,即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他们通过这些感觉来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再进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接。
在儿童时期,会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这种特殊的能力就叫做敏感期。孩子的整个生命状态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的。在孩子的敏感期内,他就像一个知识的黑洞,能无限量的吸收,所有他所需要的东西。
在儿童整个发展的过程中,最遗憾的可能就是,一方面,他在感觉的时候,我们破坏了她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当儿童感觉到的时候,我们没有把词语同内在的感觉配对。
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有的人话还特别多,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她的感觉破坏掉,这样,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