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主任陈宇琤老师发微信给我,让我为世界图书日推荐一本书的时候,我正在重读钱穆的《国史大纲》,我想这本书,也正好在今日之潮流下,有新的光大的价值。
近来有一个新词,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其实不新,就在钱穆的《国史大纲》前言里,他要求读本书者,需先具备以下信念:即对本国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至少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的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委卸于古人。”
在我们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就自以为“站在以往历史的最高之顶点”,那时候出版的古人的书,前言里都在内容简介之后,将作者贬损一番,说他免不了其“历史局限性”,请读者阅读时注意批判。把批判立在前面,还学习什么呢?
今天,我们更加认为自己“站在以往历史的最高之顶点”,对历史缺乏温情和敬意。
总有人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帝王将相史,那是他自己只知道帝王将相史。中国有完备的政治制度史,比如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共两百卷之巨。只是普通人很难去阅读,那就读钱穆的《国史大纲》吧!
《国史大纲》与其他史书不同之处,是他以政治制度变迁为脉络,次为学术思想,再次为经济建设。所以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真正认识中国历史的书。今天我们处在中国历史进程的新阶段,为之期待,也为之焦虑,钱穆的《国史大纲》,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