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的六月抽出了三四天的时间从北京回到酒泉,离家越来越近的时候,没有了回家的欣喜,离家越来越远的时候,也没有了四年前那样的不舍。
在北京的四年,故乡再无春秋。不知道究竟是在何时,北京也让我有了一种回家的归属感。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时,是每一次旅游回京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回家的惬意。这种感觉在从台湾旅游回来的那一刻,甚是明显。出租车从首都机场驶向学校的路上,我看着窗外,吹着晚风,那一刻,我才感觉到,这是我熟悉又陌生的北京。
东经116.4,北纬40°的北京,与东经98.5,北纬39.4的酒泉,处于同一纬度,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貌。回到家的第一天,看着还未落山的太阳,以为下午五六点的我却看到手机上明显的20点。骑着电动车去买东西,回家。竟然觉得有几分寒冷,手机不断推送北京高温预警的消息,我打开天气,看到 肃州区 18℃,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北京,就是一个大蒸笼,在这里你可以汲取到成长的营养,同样,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酒泉于我而言,是怎样的一座城。它是孕育我18年的城市,我熟悉他的每一条街道,我可以不需要导航就肆意穿行,最近鼓楼周边的正西街与北街在修路,我可以窜进旁边的小道,仍旧可以抵达我的目的地。我可以跟商家用酒泉话沟通而不需在意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我可以随处听到前后鼻音不分的对话,我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一个可以给我帮助的人,家人,或者朋友。
我爱它吗?我喜欢这座城市吗?我不禁问自己。我想,我是喜欢它的,但我 不爱它。我喜欢这里好吃的在别处都吃不到的麻辣烫,我喜欢任意一家店都可以买到的杏皮水,我喜欢没有膻味嫩而鲜的烤羊肉,我喜欢挑起不会断的拉条,我也喜欢酒中。
可是从母亲离开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再也不会爱它了。它是痛苦的导火线,在这里我可以随处看到我与母亲的回忆,这条街我们走过,这家店我们逛过,这个火锅店的服务员态度很差,以及这座桥怎么还没有修好。在北京的我,已经学会了自我麻痹,我可以开开心心的做我自己的事情,母亲就还在家等我,只是我联系不到她了而已。每一次,母亲不在的事实直击脑海时,我的悲伤如同决堤一般奔涌,情绪太强大,我无力招架,根本控制不住。所以我习惯了欺骗自己,母亲啊,她就在那里,在我到不了的地方,我爱她,她更爱我。
而回到酒泉,这座城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她不在了。我回到家,没有她迎接我,空荡荡,我打开衣柜,她的衣服还是那样放着,没有人动过。时隔一年,我打开电脑去认真看了她的东西,我看到母亲写的一篇还未结尾的文章,一句话写到一半戛然而止,最后一次编辑时间:2017年7月14日22:53。不知道当时她为什么停下了,可能是眼睛疼,也可能突然没有了思绪。我不想去想,因为我会不自然的想,她走的最后一刻,又在想什么呢。我把所有的文件上传到自己的网盘里,只想尽可能多的保留有她印迹的东西,仿佛这样,她就一直在我的身边,陪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