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我懂你”,这样的倾听更倾心
我想,很多人都会因为一句“我懂你”感到很温暖吧。
当“我懂你”开始发声,好像有一股暖流,由耳朵的神经末梢导流到心里,暖暖的,会有一种微妙的关怀感。
很多人都会希望被懂,被理解,渴望被在乎的人关心。只是“我懂你”这样的话,都会让人感到被懂得吗?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都会互相倾诉自己的心事,当我们作为倾听者,我们经常会在对方倾述的时候,对朋友说“我懂你”这样的话,我们会认为,这样可以表示对对方的理解或者关心,也是和对方进行的一个互动。
其实,我们对于沟通交流的理解,都有一个不自知的误区。
我们以为,对方说他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马上跟着说“我懂你”是一种同理心,是一种照顾对方感受的表现。可是,说这句话的时候,对方真的感觉到我们理解他的感受了吗?他的反应有什么变化吗?其实,他们往往没有真的感到被懂。
“可是,他看上去情绪低落,心情不好,我只是想要告诉他,我是关心他的,这是我们的一个互动啊,难道我不需要表示吗?”
在遇到朋友的倾诉时,我们常常着急说“我懂你”,或者安慰,提建议,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我们认为这样可以给到朋友帮助和关心。当我们着急说出“我懂你”的时候,看上去是为了互动表达,其实这样会妨碍交流的过程,影响对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谈话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朋友表达的东西还只是很小的部分,更多更深的感受,更强烈的情感还没有表达出来,你的“我懂你”其实是很唐突的,看上去是贴切的反馈,其实并不是贴心的回应。这只是你急于表现你理解对方的一种表达,不是洞察对方的表达。这是你的判断性表达,对于倾诉者来说,实质上有一种草率应付的倾向,容易让人感到不实,甚至有误读的可能。
其实,倾听,才是最重要的。
佛教格言里面有一句这样的话“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其实,面对倾诉,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倾听。倾听,实质上,是你和对方站在一起。
当一个女孩向妈妈倾诉工作的事情,她告诉妈妈上班被领导批评了,她并不是希望她妈妈能够给她职场的建议(普通家庭的妈妈也是没有条件给到建设性建议的),也不是想听到妈妈安慰她别不开心、没关系之类的话,她只是想要向一个信任的人,能够听她说说她的烦恼而已,她只是希望妈妈可以体会她的感受而已。
当妈妈去倾听她的感受,并且表现出知道她的感受的时候,她会觉得,妈妈和她是站在一起的。这样她就觉得很温暖,很安心,这是一种情绪上的满足,也是内心的满足。
这样的事例同样适用于伴侣之间,当女生向男生倾诉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如果男生告诉女生“我懂你”,然后一本真经地给她分析问题,给她讲道理,讲职场需要,女生其实会觉得不舒服(我不想听道理,我渴望的是你的体贴和关怀),其实女生不会得到满足,然后她不好的反应,又有可能让男生对女生感到纳闷(我都开导你安慰你了,你怎么还不开心),很多时候,争执矛盾的问题往往就会这样产生了••••••
站在男生的角度,他帮女友分析问题是为了她好,他的安慰也是为了让她好受一点,他并没有做错,但是女生的表达,是希望男生可以表现出体会她的感受,或者表现出有和她一样的感受。工作上应该怎样怎样的问题,不是她想要的重点(如果她有工作困惑,她会直接表达工作问题的请教),她只是希望男生可以和她站在一起。
当我们面对倾诉的时候,我们要放下固有的想法和判断全身心地体会对方,这样才能让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如果只是“我懂你”加各种义气凛然的建设性指导的处方(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我们在诊断人——“你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我们就会妨碍和对方的情感联系,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用心听对方,体会到对方的述说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就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向对方确认对方的感受,像对方提问他的需要。这个时候的表达,才容易让对方感受到共鸣,而且会因为我们的反馈,慢慢引导他更充分地表达他更深的感受和情感。直到最后,我们就会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当我们表现出明白对方的感受,对方就会变得放松和自在,显得惬意和满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因为交流得到深化,彼此因为交流而打开自己,感受的体会会更深,彼此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这样的交流也会更加有意义,彼此的关系也会更密切。
倾听,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听,倾听是一个集合了听——感受——体会的完整的交流过程,倾听的过程,是一个一直关注对方的过程,这意味着对对方的重视,而当我们体会到对方的感受时,其实是一种对对方的接纳,接纳对方会有这样的感受,接纳对方的情感。因为接纳,彼此就会站在一起,情感和内心也会深化彼此的联结,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疗愈。
倾听,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能量流动,彼此在一起的时候,用心去感受对方说的话,就是一种很温暖的体恤,而它也在深化着交流的价值,倾心于对方的需要。
我们意识不到,倾听发生的时候,疗愈也就发生了。
其实,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倾心的疗愈。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在这里,见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