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朝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沈复的作品,有“晚清小红楼梦”之称。读此书时,一者为作者与妻子芸娘的款款长情所感,二者因作者流离颠沛中仍对世界饱含深情所动。梵高说,在凉薄的世界深情地活着。看淡坎坷,苦中作乐,在苦涩中找寻生命的甘甜活出生命的绚烂,沈复告诉我们,这样方不负此生。
《浮生六记》,一记闺房之乐,二记闲情之趣,三记坎坷之愁,四记浪游之快,五记中山之历,六记养生之道。原本,亡妻之痛、家道衰落之悲、人生失意之苦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但是沈复却穿透苦难的人生,用对世界的一往情深,对生命的由衷热爱,颠覆苦难,在艰难的人世间活出了生命的气象。
对妻子的长情,在他那个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们读《红楼梦》时,读到贾琏的滥情、贾珍贾蓉的轻浮放浪,愈发感到宝玉对女子的珍视对感情的呵护之可贵。沈复有如宝玉一样的重情,更为可贵的是当妻子芸娘失去公婆的认可之后,沈复站在妻子身边,陪伴她离开那个早已没有了信任和支持的家,去东高山华夫人处养病。这样专情的陪伴,让芸娘短暂的一生都拥有被爱的幸福,哪怕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在失去长辈爱护的窘境,仍享受到丈夫最有力的呵护,这样义无反顾甚至不惜与家庭决裂的爱,令人无比动容。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往往是男性的附庸,是家族开枝散叶的工具,即使夫妻情深,很多时候男子也往往囿于家族礼法而放弃深爱的人,焦仲卿之于刘兰芝是一例,陆游之于唐婉亦是一例。相比之下,沈复与芸娘的相互扶持相互依赖显得分外珍贵。
人的一生,最大的幸事就是与终身的伴侣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前两天读饶平如《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时就为他们在历经战乱养育五个孩子还能一起吃吃喝喝咂摸生活的滋味而感动不已。沈复与芸娘则是吟诗烹茶对月赏花,他们会在春日携手游山,也会在盛夏饮酒观莲。在芸娘的影响下,沈复最讨厌吃的茶泡卤豆腐也慢慢成了他的最爱。一起吃酒啜蟹持螯对菊,一起剖瓜解暑植蔬绣花,甚至将芸娘女扮男装一番,同去水仙庙观戏曲听清谈。当年李清照赵明诚“赌书泼茶”,后来纳兰性德与卢氏“夜捣凤仙”都不过如此吧!然当年有多少浓情蜜意,后来就有多深的痛彻心扉。难怪白居易说“相思始知海非深”。
《浮生六记》让人感动的,除了沈复与芸娘之间的深情,还有沈复在穷窘中不失对生活的钟情。沈复淡于科名,一生除了年轻时同父母一处生活那段时间有过短暂的优裕之外,多数时光郁郁不得志穷愁潦倒,曾在江南江北做过幕僚,亦曾鬻画糊口。他自述道:“訇寒冒雪,向人乞贷,其困苦颠连,可谓甚矣。”但是他始终对自然山水对风物人情对生活器皿乃至对虫鸢鸟语都有着发自肺腑的钟情,这些自然之物反过来也给他苍凉的生活增添许多亮色。
以前不懂老人常说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今年岁渐长才明白,所有的欢愉其实是对艰辛不易的人生的点缀。生命,从本质上来说,还是苦涩居多。但是有的人就能从苦涩中挤压出甜蜜,从黯淡中寻觅到光亮,从萧瑟中撷取到芬芳。如苏轼,从政治的巅峰突然跌入生命的低谷,承受囹圄之灾几乎丧命,最后被一贬再贬,他仍然能平和地高歌“也无风雨也无晴”,能慨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但读这些宁静欢愉的句子,谁能想到他遭受过多么致命的打击。
命运无情,自然有情,自然就像最忠贞专一的伴侣,永远默默地给予苦难中的人最大的安抚。若能领悟自然之理之趣,那么俗世中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扰。如我最喜欢的禅语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闲事不是真的无闲事,而是心灵自动屏蔽了鸡零狗碎沉沉浮浮是是非非显达困窘,在心里无挂碍才能真正享受这“人间好时节”。
但是这本书对于亲情的描述,让我很难理解。比如因为芸娘给夫弟担保产生误会,被公公休掉;又如沈复给别人担保最后对方无力偿还,他的父亲便雷霆震怒,而后因芸娘的结拜姐妹被公公误以为与妓女结拜,因此沈父便欲去官府告沈复不孝之罪;再如沈复陪芸娘去华夫人处调养,于是将自己女儿青君草草许配于人,并将儿子逢森留给女儿青君照看,以至于逢森夭逝他都没能陪在身边。也许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重视亲人之间的相依相伴相互扶持,所以不能理解在礼法至上家族荣耀至上的年代,人们可能会因为孩子不能光耀门楣就将其赶出家门的这种伦理观念。可是沈复生命中的这些悲剧,恐怕就是由于这种封建家长绝对的权力导致的吧。
浮生若梦,欢愉无多。时光流转,未来可期。读了这本书,我除了怀念失去的,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