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天宇春涛文节选》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格律诗的骨架很好地构建起来?这就要涉及到每个环节的安排。
为什么有些诗似乎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读起来却能给人很好的阅读体验,很有张力和韵味?这除了诗的语言本身以外,还跟它的章法安排有着很大关系。
而有好多朋友写格律诗,总是硬套格律,完全没有去潜心学习章法、运用章法,所以写出来的诗当然也就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也不怪被读者吐槽,甚至给部分人留下“攻击”格律诗的把柄。
所以写好格律诗,就必须处理好它的总体环节布局,而想要处理好格律诗的总体环节布局,则必须要学会每个环节的布局方法;这样不仅能够“稳住”我们的诗作,还能够为其赢得更多出彩的机会。
而格律诗的每个环节该怎么去妥当处理?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布局方法可以运用?我们将会一步一步展开讲解;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格律诗的“起”。
格律诗“起承转合”写作方法——“起”。
关于格律诗之起
格律诗的“起”相当于它的“门面”,所以“门面”处理不好,一首诗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更无法为接下来的几句打好基础。
东方树在《昭昧詹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诗文以起句最难,妙处全在于此,精神全在于此。”这里之所以以“最难”来形容“起”,其实一半的原因在于它作为“出场句”所自带的“压力”感。
而对于格律诗的起,其实则是很“多元化”的,比如谢榛有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沈德潜则云:“起手贵突兀。”……
所以从以上前人言论中,我们不但可以得知“起”对于格律诗的重要性,还可得知它在方式上的多样性;那么对于创作者来说,又如何去写好格律诗之“起”呢?以下这七个典型方法就是好帮手。
一、格律诗之“直起式”
所谓直起,也就是开门见山,很明了地切向主题,不做过多铺垫。
这个方法能够直接起到“引起”的作用,避免了我们在铺陈的时候跑偏的可能性,而且它尤其适合初学者去练手、找感觉。
举例: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在司马光的这首诗中,首句就直接以“四月”来点明时节“初夏”,很及时地切住题目为诗开了好头,而读者在初读的瞬间,心里就有一种很“敞亮”的感觉。
再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的很著名的一首五律,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就将题目切了出来,而其中“空山”和“秋”几个字又是点题的重点字眼。
绝句与律诗因为在句数上有差别,所以它们的环节布局也略有差别;比如绝句一个环节可对应一句,而律诗则可安排在一联中去完成,相对来说,律诗的空间要比绝句大很多。而在相应的环节上,五律与七律在布局方面又有着具体差别,这个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涉及到。
二、格律诗之“隐起式”
格律诗可以直起,当然也可以隐起,相较于直其而言,隐起则可以留给读者更多遐想与品味空间。
当然,我们不能说在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就一定要比另一种更好,它们各有特点,而我们学习它们,则是为了更好地去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做选择。
例如:
五日观妓
万楚
西施设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
这首诗就采用了隐起的写法,作者并没有直接去点出“妓”这一人物,而是通过对“西施”的添入去引起读者的联想,从而顺势转到作者所要写的人物上来。
强调:我们所说的“隐”,并不是说完全把所要写的内容掩盖了,它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一种隐;所以内容不能脱离主旨,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三、格律诗之“问起式”
问起式包括疑问、反问、设问这几个形式,我们以这样的形式为诗开篇,就能及时调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来,并且为诗营造出基础氛围。比如,用疑问形式,可以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用反问形式则可以增强语气,渲染情感色彩等。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在首句中就用了疑问的形式来开篇,顿时就有了一种“悬念”感,句子的韵味体现在其中。
再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所采用的是设问的方式,两句一问一答,将内容表达得清楚明了。
四、格律诗之“反起式”
反起就是指从反面角度去构思下笔,以此来为正面描写打好基础;而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起到一个对比烘托的效果,让主旨更加鲜明,诗意更加具有感染力。
我们来看例子: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作者在首句中勾勒了美丽的画面,从而体现出比较欢快、热闹的歌舞场景;但他最终表达的却是一种“思乡”的愁绪;所以诗中反起的首句就起到了一个“以乐”衬“悲”的效果,而这也是郑谷这首诗的一大亮点。
五、格律诗之“景起式”
最为好用而又典型的起法之一,这一方法不仅简单,而且给诗带来的作用也是非常强大的;比如它可以构建画面感,为诗增添生动性,又可以以含蓄的方式为诗奠定情感色彩,营造氛围;这一方法在许多古人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
例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首句以景而起,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契合“送别”主题,有利于作者在下文中的进一步表达。
还有武元衡的《春兴》也是:
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先以景语开篇,而首句的景语又是为主旨所服务,为情感表达所服务的,所以它的情感基调也很明显。
六、格律诗之“对比式起”
这个起法适合用于律诗中,因为“对比”需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所以律诗的句式就刚好满足这样的形式表达。
比如“今昔对比”,首联中一句写“今”一句写“昔”;“昔今对比”则刚好相反。对比形式有“今昔对比”、“昔今对比”、“悲欢对比”、“讽咏对比”等等。
以“对比”的方法去开篇,可以起到内容上的相互烘托效果,从而使得所要作者侧重的内容更有突出性,作者的写作目的也会被体现得更加清晰。
例如: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在首联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方法,将过去与如今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时间上的广度,体现出一种沧桑之意。
七、格律诗之“情起式”
情起的方式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直接调动读者的情绪,这个方法也非常典型、简单。
例如: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首联“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情感表达很鲜明,作者直言不讳、直抒胸臆,将一味“悲”吐露出来,属于典型的情起式。
以上就是关于格律诗之“起”的一些最为常用、主流的方法,能掌握这七个方法,可以说,我们在“起”的环节上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而格律诗的写作方法又并不是定死的,“诗以一法出百法”,所以,相信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从中再找到其他更多的方法来。